2022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 2022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古诗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9古诗三首(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 会认“屠、苏”等 7 个字,会写“符、欲”等 11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会默写清明。3. 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重点4. 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文化内涵。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教学课时在比较欣赏中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内涵。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 能借助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古诗。( 重点 )3. 学习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感受节日的气氛,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
2、 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话题导入。教师口述: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学生自由交流)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指农历正月初一。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题目就叫“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的题目。二介绍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初读感知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 学生初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 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屠(t)苏(
3、s)(2)古诗注释。练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屠苏:文中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四品读释疑(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的习俗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春节会做些什么吗?预设:放鞭炮。(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为了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预设:吃年夜饭,喝酒庆祝。(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预设:贴春联。(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二)理解古诗1. 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和本诗有关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元日热闹的景
4、象。2. 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注释并结合图画与同桌交流自己读懂了哪句诗。3. 集体交流,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4. 品析诗句,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全班交流,师生评议。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整体把握:整首诗营造出了一派热闹喜庆的氛围,写了人们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来欢庆春节的情景。诗的前两句交代了“元日”( 春节
5、 ) 的传统习俗有:放爆竹、喝屠苏酒,以此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曈曈”形容太阳刚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象征光明美好的前景。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文,表明了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受到了七绝每句字数的限制。意思是在说人们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5. 作者在描写元日的喜庆场面时,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预设:“爆竹”“屠苏”“桃符”。6. 这首诗写出了春节的什么习俗?你知道春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吗?预设:这首诗写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
6、符等春节的习俗。(板书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春节的习俗还有剪贴窗花、拜年、发压岁钱、除尘7. 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习俗。预设:中秋节,习俗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预设:端午节,习俗有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等。教师小结:同学们一定注意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关于春节的叫法有所改变,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而以前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比如“爆竹”现在变成了“鞭炮”,“桃符”也简化成了现在的“春联”。这种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之为“传统节日”。通过了解传统节日我们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人们社会生
7、活的精彩,了解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五课文主旨元日描写了春节喜庆热闹、万象更新的节日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了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板书喜庆热闹万象更新)六课堂小结板书放爆竹元日喝屠苏酒喜庆热闹 万象更新换桃符元日这首诗将叙事与写景结合,通过对“爆竹声”“屠苏”“桃符”以及开春送暖的春风等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流露出诗人在辞旧迎新时无比喜悦的心情。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清明,并能默写。( 重点 )3.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 )教具准备荣德
8、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话题导入。教师口述:我们学过许多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每当春天来临,我们也常能感受到春雨的连绵不断。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清明,看看诗人杜牧在诗中都写了些什么。(板书清明)二介绍作者杜牧 (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 ( 今陕西西安) 人。他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他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三初读课文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 自由读。勾画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1)会读生字。练魂(hn)酒(ji)牧(m)(2)会写生字,
9、并辨析组词。练欲(欲望)魂(灵魂)借(借书)酒(酒水)何(何况)牧(牧童)裕(富裕)瑰(玫瑰)措(措施)洒(洒水)河(河流)收(收获)书写指导:“酒”字左窄右宽,与“洒”要区别开来;“欲”字左右等宽,右边是“欠”;“魂、借、何”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牧”字左右等宽,左边的“牛”作偏旁时,第二个横要变成提。四细读课文1. 学习前两句。清明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清明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在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吗?预设:清明节。这个节日的习俗主要有扫墓祭祖、踏青等。(2)解释重点词语。雨纷纷:形容细雨绵绵不绝。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6.数量词课件1_沪教版(2015秋).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