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9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9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22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欲也导学案 答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19 鱼我所欲也教师寄语: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学习重难点:1、 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2、 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学习方法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
2、】资料助读。5分 孟子,名 ,是 时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 ,孟子是记录 的一部著作。课文阅读1、 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2分二者不可得兼 故患有所不辟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乡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5分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3、 阅读感知。8分 在孟子看来,熊掌比 更珍贵,义比 更有价值,“义”是“羞恶之心”,即后世所说的“ ”,“ 能勿丧”义的人是 。 、文中体现孟子“性本善”思想的语句是 文中体现“人不能见利忘义”思想的语句是 、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相同的句
3、子是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 组长签名: 小组评价: 【课堂探究】 一、 【情境导入】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初步感知】听示范课,注意节奏。2、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3、教师领读。4、师生齐读。注意要点:字音: (1)不为苟得也(w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i w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疏通文意】 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
4、,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
5、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四、【课后回顾】: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预习.导学】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5分二者不可得兼兼: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评卷 (共28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