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1 论语 十二 教案
- 资源描述:
-
1、11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2.品读理解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中丰富精彩的语言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2.品读理解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资料助读法、自主学习法、研读品味法、知识梳理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
2、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孔子思想】政治思想: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二)初读感知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朗读停顿。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句间停顿。然后让学生进行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正音论语(ln)人不知而不愠(yn) 曾 (zng)
3、 子逾(y)矩(j) 不思则罔(wng) 不学则殆(di)不亦(y)说乎(yu) 三省(xng)传(chun)不习乎为(wi)人谋一箪食()曲肱(gng)笃志()好之者(ho)如斯夫(f)不惑(hu)朗读指导【朗读停顿提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全班评议。全班齐读。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疏通文意,标画疑难
4、词句,然后针对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先同桌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将有针对性的对文中的一些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进行指导。然后同位合作对译全文。【课堂检查】(1)通假字不亦说乎(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古人常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古义:时:按一定时间;习:复习。今义:时:时间;习:学习。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日:每天;三:泛指多数。今义:日:一日;三:数词,三。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善者:优点;从:跟从(学习)。今义:善者:善良的人;从:跟从。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
5、可能,许可。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学而不思则罔古义: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思而不思则殆古义:疑惑。今义:危险,几乎。饭疏食饮水古义:疏:粗劣;水:冷水。今义:疏:疏通、疏散;水: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一词多义为人谋而不忠乎(动词,替)为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做)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而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不亦乐乎(愉快,快乐)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意动用法,以为乐)乐在其中矣(乐趣)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其人不堪其忧(
6、代词,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他的)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文言句式固定格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乎”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反问句式,译成“不也吗”)倒装句一箪食,一瓢饮(倒装句,“食”“饮”后置,应是“食一箪,饮一瓢”)判断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判断句,“也”表判断)省略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第二个“其”前省略了动词“择”)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知”后省略了“之”)一箪食,一瓢饮(省略句,“一”前省略了主语“颜回”)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之”)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问题,并圈点勾画相关信息。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讨论展示】论语十二章分别阐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三方面的道理。阐述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
8、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阐述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阐述品德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三军可以夺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