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19 怀疑 学问 教学 设计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19 怀疑与学问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儒家经典中庸中有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做学问就非常注重“质疑精神”。我国现代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他在做学问时也特别喜欢提出疑问并考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看看他有什么疑问。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虚妄”“盲从”“停滞”等重点字词。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集萃”。作者简介顾
2、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他的一生都与“怀疑”相伴,并最终成为一代史学大师。个人著作主要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史林杂识尚书通检中国当代史学顾颉刚读书笔记国史讲话等。2.目标任务二:读标题,理解内涵。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不是,本文的标题只是论题,即怀疑精神与做学问的关系问题。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
3、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3.目标任务三:读名言,明确观点。既然标题不是中心论点,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文章开头引用的两句话(即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意思?“学者先要会疑”的意思是做学问的人首先要学会怀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的意思是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应该怀疑的地方却不怀疑,就等于没有学,学习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这样提出论点的方式,有什么好处?有助于开门见山地点明中心论点;引用两位理学家的名言,还可以作为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说服力。文中还引用了几处名言,圈画出来读一读,讨论:它们能不能作为中心论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是读
4、书的态度,范围太窄了,不能作为中心论点;“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说的是“怀疑”与“存在”的关系,而不是“怀疑”与“学问”的关系,不能作为中心论点。4.目标任务四:读关键句,理清思路。寻读关键句。这篇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文中有一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作用:这句话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涵盖了两个方面:课文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是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的,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而其中的“消极
5、”和“积极”是指由浅到深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已有知识和做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理清思路。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第2课时1.目标任务一:学习论证方法。找出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1)道理论证(引证法)。开头引用程颐、张载两位大学问家的名言,即“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点明中心论点。第5段引用孟子的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论点。第6段引
6、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进一步论证了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举例论证(例证法)。第4段举了对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说法进行追问的例子,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第6段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时善疑多问的事例,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3)对比论证。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证明“怀疑”对于学术的重要意义。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
7、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第6段两处正反对比说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试着从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和读过的课内外名著中,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论点补充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每种论据至少补充一个。(1)道理论据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读书无疑者,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广东专版)习题讲评课件:22(共2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