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 微专题专练 第49练(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 微专题专练 第49练含解析 2023 新教材 高考 语文 专题 49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第49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建议用时50分钟12022广东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保护和传承非遗最大的挑战是文化语境与使用场景的固化。我们要创新非遗传播方式,关注年轻一代信息传播潮流,利用年轻人喜欢的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高效、时尚、鲜活地传播非遗势在必行。近几年,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纷纷积极探索“短视频非遗”的传播模式,全方位助力非遗传播。短视频应用于非遗传播,具有_的优势。非遗短视频用户_年轻化的特点。短视频通过对数字影像进行处理,以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视角与创新手法凸显非遗之美,_。_,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这种传播形式仍处于初
2、期探索阶段,传播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分散、传播内容浮浅、传播性质商业化、文化价值遭遇_解读等。相关部门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环境营造、趋利避害,尽快探索出符合当地特色的非遗短视频传播创新路径。(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答:_(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答: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答:_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只有在脚步的移动中,才能真正体味山的高。_,_。到后来,我只能把自己的目光交给那些登山者。_,_。这些沉重的脚步,气喘吁吁的脚步,负载的
3、是整个人类的目光。人的目光是这样沉重,一如沉重的肉身。_,_。他们是要把人类的目光背到峰顶上去!那些登山者从我的目光里出发只剩下一些目光在向着天空呼救我知道我到不了那上面陷在太多物质中的人类每一步都要付出很多只是试着把山稍稍移过来一些ABCD3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_,_”。(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的名句是“_,_”。4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4、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_5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
5、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_62022石家庄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杂诗(其二)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6、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杂诗(其二)前两句采用不加修饰的语言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B杂诗(其二)开篇白描记言,诗末工笔绘景,全诗的表现手法依诗人之情运用得流畅自然。C长干曲四首(其一)开篇写女子出口问人,可谓“声态并作”,泛舟女子的形象和询问声都跃然纸上。D长干曲四首(其一)中女子急于停舟相问“或恐是同乡”,侧面表现出了女子背井离乡、水宿风行、无人共语的孤零漂泊之态。(2)两首诗中引发诗中主人公思乡之情的因素分别是什么?两首诗对故乡情感的表达在形式上有何异同?答:_7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