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新人教版 2024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评估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同学,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明白语文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收获的。现在就请你带着这份收获,来回顾我们的语文学习吧!任务群一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巨著,都显示着丰富的内涵。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俨然(yn)豁然(hu)诣太守(y) 黄发垂髫B清冽(li) 佁然(y)寂寥(lio) 悄怆幽邃C器皿(mn) 箬篷(ru)多髯(rn) 蒹葭凄凄D雎鸠(j) 窈窕(tio)寤寐(w) 辗转反侧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2、)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B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狗的牙齿)D左右流之(求取)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便要还家 B左手倚一衡木C往之女家 D不足为外人道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B在河之洲能以径寸之木C其两膝相比者欲穷其林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6优美的古诗文最能体现景之美,请你结合图片和积累,帮助小杭完成下表。(8分)景古诗文填空
3、湘湖(1)_,(2)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樱花谷芳草鲜美,(3)_。(陶渊明桃花源记)动物园(4)_,(5)_。(诗经关雎)九龙潭潭西南而望,(6)_,(7)_。(柳宗元小石潭记)感想:春意盎然之时,水木草花、鱼虫鸟兽无不发散着独属于它们的春日魅力。携一两好友出去走走吧,“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8)_(填诗人)钱塘湖春行,你们也必定能感受到那明媚春光与盎然春趣。7.班级开展经典常谈课外阅读活动,请阅读文段并完成题目。(5分)【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
4、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1)【文段一】中的“他”是_(填人名);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_。(2分)(2)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3分)8周秦汉唐风韵弥彰,中华文明世代传扬。请你参加以“厚重陕西古韵今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1)【活动一:传承】陕西民间常将“耕读传家”“俭以养德”“修学好古”等作为家训,代代相传。请从“信”“勤”“谦”中任选一个,仿照下面某一个短语的结构,拟写一条班训。(2分)(2)【活动二:对话】学校“汉服社”迎来了一位千岁
5、美女“姗姗”。作为汉服爱好者的你,将与“姗姗”进行一次超时空对话。请你回答“姗姗”的问题。(2分)姗姗:同学,你好!我没想到,时隔千年,穿汉服成了一种时尚。你能告诉我原因吗?【链接材料】“姗姗”出土于汉景帝阳陵。其名取自汉书外戚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她身穿交领右衽深衣,双手在衣袖中相交,以袖微微遮面,气质端庄典雅,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汉代服饰之美和礼仪姿态之雅。(摘编自中国式微笑的永恒魅力,2022.9.29陕西日报)(3)【活动三:融通】为促进与中亚各国的友好交往,学校组织开展“一带一路鸿雁传书与中亚各国中学生互赠寄语”活动。请引用下面的一个语句,写一段话赠予对方。(2分)三人行,必
6、有我师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任务群二同学,下面你将进入“阅读探究”模块。徜徉于古今文章中,你会感受到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品味中华经典作品,体会古圣品格志趣,理解先贤风骨节操。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二、阅读探究(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观石梁记(元)李孝光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屦。冬日妍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者,客冁然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
7、可容千人。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著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有改动)【注释】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浙江乐清人。他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雁山:雁荡山。燠(y):暖和。髡(kn):剪去头发。浮屠氏:和尚。襆被:这里指背着捆好的衣被。醅(pi)酒:未滤去糟的酒。瓴(lng):这里指瓦沟。沾醉:大醉。9遇到
8、课外的文言词语时,同学们会联系课内积累。下面推断有误的是()(2分)A小文根据核舟记中的“佛印绝类弥勒”,推断本文“绝可爱”的“绝”是“极、非常”的意思。B小涵看到“从两家僮”,马上联系到小石潭记中的“隶而从者”,“从”可以解释为“跟从、跟随”。C小美根据论语十二章中的“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推断出了“殆非世间金石音”中“殆”的意思。D小林看到“寺僧具煮茶醅酒”,想到了以前学过的诗句“故人具鸡黍”中“具”的意思,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10小文和小涵在理解下面这句话时产生了分歧,请你帮他们完成断句。(断两处)(2分)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11补充下面的对话内容。(8分)老师:自然
9、山水秀丽多姿,多情的文人遇上美丽的山水便有了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山水美文。李孝光的雁山十记是继柳宗元永州八记后又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名篇。它借鉴了永州八记的笔法,而又独具艺术风格。我:原来如此,在学习小石潭记时,我们小组从声、色、形、影、光等角度感受了景物描写角度的丰富和自然山水的钟灵毓秀。我发现这篇文章也可以这么欣赏。句子:_画面:_批注:_老师:你做的批注真不错!同样是探访山水胜境,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认为“不可久居”,而李孝光却和友人“入宿石梁”,你能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吗?我的探究:_12学习小组成员做了一份关于“记”的整理单,请你找出“整理发现”中有误的一项()(2分)今日整
10、理篇目:观石梁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整理发现:A四篇古文都采用“记”的形式:有的侧重记事,如桃花源记;有的侧重记游,如小石潭记观石梁记;有的主状物,如核舟记。B观石梁记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都描绘了自然美景,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情思。C观石梁记和小石潭记都善用比喻的手法,如“髡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者”(观石梁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看似平淡,实则情态毕现。D几篇短文都有一定的写作思路:如观石梁记按照时间顺序,从白天写到黑夜;核舟记则采用空间顺序依次介绍核舟的船头、中间、船尾。(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7分)归乡记泰安,浙江常山县中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着五
11、百多年的历史。村口的古廊桥边,竖着一盏流传了数百年的古灯。这盏灯,每天在古老村庄的夜晚亮起,又在天亮后熄灭。一盏在古村里点亮数百年的灯火,早已成为人们心头牵挂的光芒。这个古村,云生水起的地方,保留着太多古老的东西。除了那条宁静的溪涧,那盏古灯,溪边明清古民居散落,鸡犬之声相闻;黄泥夯土墙房子,与一树树梨花相映;流淌的溪水上架着六十六座石桥和一座木质平梁古廊桥,桥头是“苔痕上阶绿”,溪畔是“绿树村边合”,村庄里的生活也随日升月落一般安宁妥帖。天色一点点暗下来,村里民宿的主人黑孩把那盏古老的灯点亮后升到灯杆顶端,小小的火苗摇曳在空中。他和妻子糖糖返乡创业已经好多年了,也越来越喜欢这山里宁静缓慢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