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资源描述:
-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重点)2.把握三子之志的“同”与“异”,理解孔子“哂由”的原因。3.分析四子之志的内在联系,理解孔子“与点”的动机和内涵。(难点)4.探究孔子“喟然”的原因,体会孔子等儒家人物的淑世情怀。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让我们
2、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二)文学常识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互相征战,礼乐制度崩塌,诸侯逐渐崛起,周王室日益衰落,一些大的诸侯 国通过战争获得更多的土地和百姓,于是出现了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诸侯争霸”局面。孔子希望人民 和平,国家稳定,所以周游列国,游说君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 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中。2.作者简介: 孔子,名上, 春秋时期丘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上,政治上主张 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 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 、书、礼、易、乐、
3、 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他出身在没落地贵族世家,曾短期在鲁国做官,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想推行自己地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相传他地弟子有三千多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来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
4、,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3、论语:论语是一部 语录体 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 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三)熟读课文,把握大意1、读准字音俟s 莫m 铿kng 沂y甫 f 喟ku 哂shn 雩y相 xing 冠gun2、重点文言字词理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因为,连词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以:用,做,动词子路率尔而对 尔:助词,的样子因之以饥馑 因:加到上且知方也 方:是非,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
5、:方圆(面积)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等待异乎三子者之撰 乎:介词,于,跟;才能吾与点也 与:赞成为国以礼 以:用,拿,介词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无实义;通“欤”,句末语气词,吗侍坐,陪长者闲坐。3、通假字: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莫春者 “莫”同“暮”:将尽、晚4、词类活用端章甫:名动 穿礼服、戴礼帽 风乎舞雩:“风”名动 吹风、乘凉5、特殊句式状语后置: 以吾一日长乎尔 加之以师旅 异乎三子者之撰 浴乎沂,风乎舞雩宾语前置: 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6、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大意。个人自由读、分小组朗读、全部齐读。(四)把握“三子”才能之“同”与“异”一、曾皙在回答孔
6、子问题时说“异乎三子者之撰”,三子用以实现各自理想所具有的才能的相同之处体现在哪里?提示:结合课文注释“撰”和“邦”来把握,找到孔子评价三子才能的语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冉有)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公西华)明确:三子才能相同之处,都是关于为政方面的。(板书:同为政)二、三子的才能和理想虽然都与治国安邦有关,但其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找出文中三子谈理想的言语进行分析。明确:三子所谈之异,体现在国之面积、国家形势、自我期待、语气态度等方面。1.“国”的面积不一样。
7、子路所说国之面积最大“千乘之国”;冉有所说的就小多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公西华根本没有提及。(板书:异1面积不同)2.“国”面临的形势不同。子路所说的国家形势最严峻,既有外忧“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又有内患“因之以饥馑”。而冉有、公西华则没有提及所治之“国”的形势。(板书:异 2形势不同)3.自我期待不同。子路说自己“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既能使百姓勇敢善战,还能让他们懂得道义。冉有说自己“可使足民”,即可以使百姓生活富足。公西华认为自己可以在祭祀、会盟等场合担任司仪官。(板书:异3自我期待不同)4.说话时的语气态度不同。子路“率尔而对”很鲁莽,并且“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比较自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32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