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问题诊断与突破 学案:第一章 学案4 文意准顺满分保证.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步步高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问题诊断与突破 学案:第一章 学案4 文意准顺,满
- 资源描述:
-
1、学案4文意准顺,满分保证学案略语近几年,各省市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的评分标准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不仅强调常规采分点(如重要词语、特殊句式)的落实,更强调句意的准确、译文的通顺。也就是说,即便你把全部常规采分点都翻译到位了,而句意不正确、不准确,恐怕也很难得分,起码得不了满分。这就给考生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翻译中句意不准、文意不通的情况有哪些?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本学案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做到“文意准顺,满分保证”。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
2、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1)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译文: (2)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译文: 答案(1)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2)(郑辰)奉命赈济南畿、河南的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解析(1)“蜚语”,流言;“谤讪”,诽谤;“变”,变故;“验”,调查;句意对。(2)“振”,通“赈”,赈济;“河”,黄河;“伺便”,趁便;“塞”,堤防
3、;句意对。参考译文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江西安福的百姓报告有人谋逆,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全部查清诬告的情况。福建外番杀人,又命郑辰前往。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皇帝下诏在南京建报恩寺,役使囚犯上万人。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谣言不合事实,没有一人获罪。谷庶人图谋不轨,又命郑辰察访,郑辰全部查清了他的情况。正统二年(1437),郑辰奉命赈济南畿、河南的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杨摽字显进,正平高凉人也。时东魏迁邺,太祖欲知其所为,乃遣摽间行诣邺以观
4、察之。使还,称旨,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摽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保定四年,迁少师。其年,周军围洛阳,诏摽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助之。然摽自镇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摽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摽军。摽以众败,遂降于齐。摽之立勋也,有慷慨壮烈之志,及军败,遂就虏以求苟免。时论以此鄙之。(选自周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1)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摽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译文: (2)时洛阳未下,而摽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摽军。译文: 答案(1)稽胡依仗(凭借)险峻的地势不归顺朝廷,多次进行掠夺偷盗,(太祖)
5、让杨摽兼任黄门侍郎一职,前去慰问安抚他们。(2)当时洛阳还没有被攻下,然而杨摽深入敌境之内,又没有设置防备,齐兵突然到达,大败杨摽的军队。解析(1)“恃”,“宾”(译成“不归顺朝廷、不臣服、不称臣”),“抄”(译成“掠夺、抢夺、抢劫、劫掠”等),省略句补足主语,句意对。(2)“洛阳未下”为被动句式,“而”(译成转折关系,“但是、却、然而”),“设备”,“奄至”(译成“忽然到达、急速到达、偷袭”),句意对。参考译文杨摽字显进,是正平郡高凉县人。当时东魏迁都邺城,太祖想要知道他们做什么,于是派遣杨摽从小路到邺城来仔细察看他们的情况。杨摽出使回来,报告的事情合乎皇上的心意,被授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
6、军。稽胡依仗(凭借)险峻的地势不归顺朝廷,多次进行掠夺偷盗,(太祖)让杨摽兼任黄门侍郎一职,前去慰问安抚他们。保定四年,杨摽被任命为少师。这年,周朝大军包围洛阳,太祖下诏让杨摽率义军一万多人从轵关出发辅助攻打洛阳。然而杨摽自从镇守东境二十多年,数次与齐人作战,常常战胜,因此就有轻敌之心。当时洛阳还没有被攻下,然而杨摽深入敌境之内,又没有设置防备,齐兵突然到达,大败杨摽的军队。杨摽因为军队战败,于是向齐军投降。杨摽起初建立功勋时,有慷慨壮烈的志向,等到军队战败,就投降敌人求得苟且免死。世人因此轻视他。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杨云翼,字之美。兴定三年,筑京师城,役兵民数万,夏秋之交病
7、者相籍,云翼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尽言,顾望依违,浸以成俗。云翼尝患风痹,至是稍愈,上亲问愈之之方,对曰:“但治心耳。心和则邪气不干,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上矍然,知其为医谏也。(选自金史杨云翼传)(1)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4分)译文: (2)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4分)译文: 问题反思做完上述题目后,你发现自己在翻译的句意准确、文意通顺方面有哪些问题?打算如何解决它们?答
8、: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题目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4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3题剖析现场失分答案得分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0分该答案属典型的译对得分点而不得分的例子,失分原因在于句意不准,语句不通。“封赏惩罚是国家的信用”,译对了“信”及判断句两个得分点,但译文“是”字句主宾搭配不当;“这些人应该从宽录用”,译对了“录”这个得分点,但“录用”的主体翻译不明,要么在“这些人”前加个“对”字,要么在“应该”后加个“被”字;“以劝励将领前来”,译出了“劝”这个得分点,却曲解了“将来”一词。1分该答案只译对了“以劝将来”;“赏罚是国家大事”,漏译了“信”字;“对这一辈人应该按
9、照宽松的原则记录”,“此辈”“录”均译错。3分该答案得分点均译对,可惜因译错了“此辈”(这些人)而扣掉1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得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满分4分该答案不仅译对了“信”“录”“劝”及判断句四个得分点,而且在关乎文意通顺的几个重点词语“此辈”“将来”上译得也相当好。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赏罚是有关国家信誉的大事,对这些人应该从宽录用,用来鼓励将来的人。评分建议“赏罚国之大信”,判断句,1分;“劝”,鼓励、激励、劝勉、勉励,1分;大意1分;“信”“录”“将来”三处译对两处即可得1分(“信”可译为“信用”“诚信”“信誉”“威信”,“录”可译为“录取”“录用”,“将来”可译为“后人”“未来的人
10、”“以后的人”)。2.题目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4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3题剖析现场失分答案得分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1分该答案只译出了“一”字;句中两个“正”字都译错了,文意也随之而错。2分该答案译对了“一”字及第一个“正”字,第二个“正”字译错了并影响了句意。3分该答案把两个“正”字及“一”字都译对了,但因“其”误译而失去句意分。这里的“其”代指的是君主自己,而不是“朝廷百官”。解读现场满分答案得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满分4分该答案译准了三个得分点,保证了句意的正确;“如果那么”的使用,使句意更加通畅。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做皇上的先端正自己的思
11、想,那么朝廷百官就没有不统一在正道上的了。评分建议第一个“正”,可译为“端正”(或“使端正”)“摆正”“匡正”“放正”“使正直”,1分;“一”,统一,1分;第二个“正”,正道,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杨云翼,字之美。兴定三年,在京师修筑城墙,役使士兵、百姓几万人。夏秋之交,染病的人接连不断,杨云翼亲自给病人调药护理,保全救活了许多人。自从战争开始以来,因交纳粮食补官或因战功而得以升迁的人,战事平定以后,有关机构设了许多繁琐苛刻的考核程序,只要稍有不合的,就会被罢免撤职。杨云翼上奏说:“赏罚是有关国家信誉的大事,对这些人应该从宽录用,用来鼓励将来的人。”当时的朝臣,在朝廷商议大事的时候大多不把自
12、己的意见说完,他们瞻前顾后,迟疑不决,渐渐成为一种风气。杨云翼患了风痹病,到此时逐渐痊愈了,皇帝亲自询问他治愈这种病的方法,杨云翼回答说:“只要治疗心就可以了。如果心态平和,那么邪气就不能触犯了。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做皇上的先端正自己的思想,那么朝廷百官就没有不统一在正道上的了。”皇帝听后感到震惊,知道他是用医道来进谏。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走出句意不准、文意不通的常见误区边练边悟下面译文中画线的词语都属于句意不准、文意不通的问题,请分析其不准不通的原因并改正。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联盟的情况下
13、又与楚联盟。分析改正:“晋侯”“秦伯”属专有名词,不需要翻译。强行翻译,必损文意。2(晏)婴之亡,岂不宜哉?译文:晏婴的逃亡,难道不应该吗?分析改正: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该译出,更不该译为“的”。这叫该删不删,影响语意。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文:想起他们的祖父,冒着风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分析改正:句中的“祖父”是两个词,指“祖辈和父辈”,须拆开翻译。这叫该拆不拆,以今译古。4(阳城)服用无赢副(衣服没有多余的),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译文:有一个叫陈苌的人,等到自己领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38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河南专版)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一 字音、字形及语段综合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