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17 师说(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4.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师一号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17 师说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4 名师 一号 2022 学年 高中语文 解析 限时 粤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4.17 师说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项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经传|酒馔郯子|啖以重金贻误|麦饴B拮据|拘泥 嗟乎|昭然若揭 阿谀|婀娜C蟠龙|磐石 老聃|光阴荏苒 句读|渎职D庸俗|雍容 解元|浑身解数 年龄|啮齿解析A郯:tn,啖:dn,其余同;C.聃:dn,苒:rn,读:du,渎:d;D.解:ji|xi,龄:ln,啮:ni。答案B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仔细)C是故无贵无贱(无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用)D是故圣益圣(更加)益习其声(越发)解析D后“益”
2、是“渐渐”的意思。答案D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 D.解析A前“则”“却”,后“则”“就”;B.前“于”表被动,后“于”作“从”讲;C.两个“乃”都是“竟、却”;D.前“或”有的,后“或”有时。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姜氏何厌之有B马之千里者 蚓无爪牙之利C君将哀而生之乎 人非生而知之者D士大夫之族 郯子之徒解析A均是宾语前置标志词;B.均是定语后置标志词;C.前活用为“我”,后是“道理”;D.均是指示代词“这”。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语气副词,表推测/代词,那些;B
3、.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假设;C.介词,表被动/介词,向;D.连词,来,表目的/连词,来,表目的。答案D6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韩愈,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苏轼称颂其散文成就“文起八代之衰”。B“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儒家的六部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C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既可以叙述,又可以议论,一般以议论为主,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爱莲说触龙说赵太后都属这种文体。D古代的人名,有一些以其职业为姓。如:师襄,师是指乐师、乐官;庖丁,庖是指厨师;轮扁,轮是指作车轮的木匠。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
5、低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解析B身:自身。答案B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位卑则足羞C以弱天下之民D且庸人尚羞之解析C是使动用法,余是意动用法。答案C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这一句,是用比较法说明“
6、众人”只爱孩子,不爱自己。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一句,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答案C10翻译下列句子。(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文:_ _(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译文:_ 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文:_ _(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译文:_ _答案(1)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3)不晓得停顿和断句,不能解决疑惑。(4)那个人和那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劝学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
7、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
8、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
9、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注】说:说教。兑:悦。堇(jn):毒草,根有剧毒。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畏:被拘禁。“无乃畏邪”中的“畏”,躲藏。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彰:彰显、显着。B圣人生于疾学疾:痛恨,厌恶。C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益:更加,越来越。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释:丢弃、抛弃。解析B项,“疾”的意思是“努力”。答案B1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劝师”的一组是()A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在右则右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89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习题课件新人教版20180711189.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