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聚焦中考】2022届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2篇 桃花源记.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97247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8.52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聚焦中考 【聚焦中考】2022届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2篇 桃花源记 聚焦 中考 2022 语文 知识 清单 复习
    资源描述:

    1、第2篇桃花源记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沿着(2)落英缤纷 缤纷:繁多的样子(3)欲穷其林 穷:穷尽(4)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5)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7)咸来问讯 咸:都(8)皆叹惋 叹惋:感叹、惋惜(9)来此绝境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0)才通人 才:刚好,仅仅(11)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12)悉如外人 悉:全,都(13)并怡然自乐 怡然:快乐的样子(14)遂与外人间隔 遂:于是,就(15)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17)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2通假字便要

    2、还家“要”通“邀”,意思:邀请3古今异义(1)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2)芳草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3)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指妻子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6)寻向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4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2)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屋(3)中:中无杂树中间,其中其中往来种作里面(4)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

    3、的”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义(5)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i,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i,介词,对、向(6)遂:遂迷,不复得路终于遂与外人间隔于是5词类活用(1)形容词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异,在文中意思为对感到诧异(2)方位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前,在文中意思为向前(3)名词作动词处处志之志,在文中意思为做标记未果果,在文中意思为实现欲穷其林穷,在文中意思为穷尽,走到尽头二、成语积累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世外桃源三、名句积累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4、池桑竹之属。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四、关键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他顺着溪水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儿都很安适快乐。5(2022株洲)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太守立即派人

    5、跟着渔人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五、文意理解1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

    6、能实现的。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3(2022安顺)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2022安顺)“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黄发垂髫”分别代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5(2022安顺)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成语是: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7、、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和乐富足,宁静和谐的社会理想)。6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7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六、文章中心概括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层层设疑和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

    8、民的意愿。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与批判。中考真题与名师预测一、(2022河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各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9、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注释】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负:具有。强:擅长于。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周同:人名,擅长射箭。矢:箭。的:箭靶的中心。筈(ku):箭的尾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没有成年)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

    10、不同的一项是(B)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2)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

    11、的?刻苦读书;苦练射箭。二、(2022河北名师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

    12、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何为不去也 去: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小子识之,苛

    13、政猛于虎也。你们(子路等)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3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A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D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点拨:例句中“为”的意思是“向、对”。A.“为”是“被”的意思。B.“为”是“给、向、对”的意思。C.“为”是“接受”的意思。D.“为”是“心情”。4给下面文字加上标点符号。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5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记叙(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反衬(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点拨:也可填“描写、想象、对比”6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点拨:桃花源里恬静安逸的生活使人们不愿离开;山上的苛政比其他地方少,使泰山妇人不愿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聚焦中考】2022届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2篇 桃花源记.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247.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
  • 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