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部分:五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讲义-07讲 课内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理解(学生版人教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复习部分:五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讲义-07讲 课内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理解学生版人教部编版 复习 部分 年级 下册 语文 专题 讲义 07 古诗词 文言文 阅读 理解 学生 版人教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专题知识讲解与训练专题七 课内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理解 例题1 古诗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古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哪两句?_,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 例题2 小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列字词。甚( ) 诣( ) 乃( ) 未闻(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孔指以
2、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例题3 (预习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内赏析。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3、转溪头忽见。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请描绘并评述。 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_来源:学&科&网Z&X&X&K4.“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_5.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虽然都写了“夜景”,但所描绘的景象又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或词句内容进行简要说明。_6.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虽然都写了“月亮”,但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试着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和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进行简要分析。_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
4、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供”在诗中读_,意思是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意思是_(供给,供应;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从“_”和“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之情。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孩童乙( ):_孩童甲( ):_孩童乙( ):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 )(2
5、)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来源:学,科,网Z,X,X,K(3)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给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稚子:_。(2)钲:_。(3)磬:_。(4)玻璃:_。3.“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B.比喻C.拟人D.互文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_(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32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