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大竖琴6 沪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大竖琴6 沪教版 一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30. 竖琴
- 资源描述:
-
1、大竖琴教学设计“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2、?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1 能借助音节读准“黄、浦、江、架、什、夜、前、进”8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2 认识笔画“横折折撇”和部首“三点水”。3 正确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受“上海在前进”,并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4 能根据提示,用一两句话说说上海的新面貌。重点和难点1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巧记字形,通过指导书空,在识字中渗透笔画、笔顺。2 学习课文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读的训练,落实读正确、读通顺,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7可贵的沉默_人教新课标 (共1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