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悬崖边的树同步练习冀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18 悬崖 同步 练习 冀教版
- 资源描述:
-
1、悬崖边的树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喧哗( ) 寂寞( )倔强( )( )飞翔( )2.默写诗的第3节。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2分)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 天4.李白和杜甫因其诗歌而出名,被后人称为李杜,那么,你知道小李杜是谁吗? , 。(2分)5.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
2、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潜山爬山。 ;山顶上,电视塔高高矗立,煞是雄伟。A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B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C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D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冶的古矿冶遗址和阳新的布贴画征服了无数热爱它们的人们。(“人们”改为“人”)B
3、丛平平经过认真的筹备,一个名为“CY故事”的故事贩卖店在淘宝网上正式开张了。(“经过”提到“丛平平”的前面)C我们如果把中国自己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当今世界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不”提到“把”的前面)D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他们”换成“我们”)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遥望曾卓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逢望我年轻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的故乡8.本诗题目为“遥望”,请你说说诗人遥望的具体内容。(2分)9.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着什么?诗人这样说,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第26课参考答案:12略3.谈 (所填为动词,使用拟人修辞并符合语境即可。)4.李商隐,杜牧5.C6.【答案】C(2分。一是注意空间关系,应用“那”来远指;二是要句式一致,应该与最后一句句式相同。)7.D (“他们”换成“中学生们”)8.六十岁,年轻的时候(每点1分,共2分)9.指的是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艰辛感受和顽强奋斗精神。(每个问题1分,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