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二首.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21 古诗
- 资源描述:
-
1、古诗二首 江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与品味课文,理解本文从“形象、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赏析诗歌。2,体会作者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歌赏析。3,学习柳宗元荡涤世俗的一切杂念,培养超越功利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1, 重点:在对具体词句、段落的品读中,理清作者赏赏析诗歌的基本思路。2, 难点:荡涤世俗的一切杂念,进入一种超越功利的审美境界。【词语积累】自食其力同流合污一尘不染万籁无声虚无缥缈平淡无奇精雕细刻空灵剔透超然物外清高孤傲不动声色画龙点睛精雕细琢可望不可即【朗读课文】【课文分析】诗歌通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对诗歌的鉴赏实际就是从文本出发去探求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意的
2、过程。本文赏析先从解读诗歌的常识开始,利用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的形象,把画面中诗人没有直接写到的部分补充出来。再利用背景资料,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重点是学习第四段细致地赏析方法,这是作者赏析文字中最见功夫的部分。本文篇幅较长,要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评析的深刻。本文难就难在作者细致的评析诗人艺术匠心上。针对本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教学过程】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3、。明确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叙述与议论相结合。联想、想象部分为叙述。评析部分为议论。)2,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第1段是总起,最后1段是总结;其它每个段落的开始句都是中心句。)3,从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其重点是什么?(从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看,本文是从“人物形象、诗歌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来赏析的。其重点是艺术特色。 )4,什么是“押仄韵”?(“押仄韵”,是指诗歌的韵脚,即二、四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5,第5段与第4段是什么关系?它有什么作用?(第5段既是全文的结尾,也是对第4段内容的简明扼要的概括。它的作用是使作者关于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中考语文 第1课时 七下 古诗词(三)(课后练本)课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