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27陶罐和铁罐 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27陶罐和铁罐 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单元 27 陶罐 铁罐 课时 新课
- 资源描述:
-
1、27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9自然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
2、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来源:学&科&网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重点】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2.通过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3.指导朗
3、读,理解重点词句。【难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讲的道理。2.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准备教学课件,为教学服务。指导学生读写生字时,要读准生字的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的字形和字义,再分析这些字和它们相似的生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区别形、义的不同后记忆并书写。理解词语,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来理解“奚落、谦虚、傲慢、懦弱、相提并论”等词语的意思。比如“奚落”,是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下文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样尖刻的话就是对陶罐的奚落,文中的泡泡做了这方面的提示。“和睦相处”,
4、相处得平安和谐,不争吵。通过读上文陶罐的话,就能理解“和睦相处”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不同的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可以用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
5、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继而再提出: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交流对课文蕴含道理的认识,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在学生说出以上认识后,还要再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其中的道理。由于本课是通过对话展开情节的,对话的朗读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指导朗读要注意:首先要弄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的语句没点出说话时的神态,可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来读。铁罐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读出铁罐恼羞成怒、蛮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读出陶罐自始至
6、终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在自己反复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再分角色来读。分角色朗读,要把角色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可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集体分角色朗读。总之,要多形式、多语气地朗读。2课时第课时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对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能引发自己的思考。4.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课文,体会陶罐和铁罐这两个反差较大的形象。5.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学会在不同的地方停顿,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并能悟出本课所要说明
7、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因为这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好体现。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前文提到过,一篇好文章要从两个方面学习:一方面是看宣扬了什么思想,另一方面是看怎样表达。这篇课文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确有值得三年级学生借鉴的地方。方法一1.解题导课。(1)导入。导语:今天,我们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陶做的罐子叫陶罐,铁做的罐子叫铁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铁罐坚固,陶罐易碎。)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陶罐和铁罐。)(2)弄清寓言特点
8、。课文是一篇寓言。寓言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而编的故事。那么读寓言先要读懂什么,再读懂什么?(学生回答:先读懂故事内容,再读懂故事中的道理。)2.检查预习情况。来源:学*科*网Z*X*X*K(1)检查生字词。课前学生初读了课文,现在读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要读准生字的字音。PPT出示: 陶罐懦弱争辩 恼怒 羞耻流逝宫殿挖掘朴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之后,小组交流。教师指名请学生朗读,并重点提示:“耻”和“逝”是翘舌音。“素”是平舌音。“陶”和“恼”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陶”和“淘”、“恼”和“脑”形近字的区别,还要通过组词、说句子记住。“朴”和“扑”形近字的区别,注意根据语言环境识记。(
9、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认真朗读课文,在讨论的基础上和同学说一说。本文写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成了文物,铁罐成了泥土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设计意图利用图片理解课题,形象又直观,使学生明白寓言的特点,明确学习方法和重点。方法二1.检查生字。(1)同学们已预习课文陶罐和铁罐,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篇课文,请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陶罐和铁罐。)师:下面老师先检查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PPT出示: 陶懦辩恼耻逝殿掘普素(2)老师检查预习的步骤为:第一步读一读,读准字音;第二步通过组词识
10、记;第三步强调个别易读错的字音。如“耻”和“逝”是翘舌音,“素”是平舌音。(3)我们“开火车”分节(一人一节)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4)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和读不好的句子,教师指导示范。设计意图通过读书能检查是否真正读准了字音,还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读书不添字、不漏字的好习惯,也为分析课文打下了基础。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了铁罐看不起陶罐的事,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说得好!同学们已经基本上读准了生字的字音,初步了解了课文。设计意图由字词教学逐步到课文内容教学,循序渐进。方法三来源:1.导入。导语:同学们,今天
11、老师将和你们共同认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铁罐,一个是陶罐。“陶”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请大家仔细看我是怎么写的。请伸出手指,在桌子上把这个字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写两遍。(学生在桌子上跟着老师,认认真真地书写“陶”。)(齐读课题:陶罐和铁罐。)2.简介陶罐和铁罐。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下陶罐和铁罐。它们都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罐子,不同的是一个是用黏土烧制的,一个是用金属炼制的。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3.质疑课题。面对陶罐和铁罐,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从以下方面提出问题: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陶罐和铁罐的关系是不是非常亲密?他们两个生活在什么地方?陶罐和铁罐会不会坏呢?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你们想知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