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赤壁赋》课例.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赋 语文 苏教版 必修 第四 专题 课例
- 资源描述:
-
1、学科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例研究朱丽英浙江省浦江县第三中学 邮编:322200为了适应深化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系列活动。本课例是高一备课组探讨常态课教学的一节研究课,由本人负责主备课和课堂教学展示。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赤壁赋是选入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感悟自然”板块的一篇文赋。本文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尤其是本文景、情、理相互交融,在对山水的描摹中渗透了苏轼对自然、人生的哲学体悟,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文中关于自然山水风物的描写,既是描写之主景,又为抒情之发端,议论之载
2、体。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而关于水与月的哲理阐发,更是画龙点睛该文赋音韵和谐,骈散结合,承转自然流利,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引导学生从自然山水中探寻美、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大有裨益。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够基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但是对赋体文章的特点尚感陌生。本文触景生情、即事喻理,熔景、情、理于一炉,借山水之端,兴人生之感,发哲理之思,其间夹杂着苏东坡的人生块垒和放旷自适的乐观态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加上赋体文采用“抑主伸客”的主客问答模式,对学生理解本文也是个不小的
3、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抓住赋体文的特点,进行必要的熟读,落实文言文基础知识,也要加以必要的预习,让学生了解赋体文的“主客问答”模式,结合苏东坡的人生经历来解读本文。二、教学设想和教学方法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赋,朗读是学生理解和深入文本的钥匙,也是理解作者情感的抓手。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并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悟。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言字词的积累和句式的把握,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体验作者的人生感受并在情感上与之
4、产生共鸣。要做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沉浸到文章中,体会语言之美,语言之奥。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多维度朗读,积极思考,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诵读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三、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感情变化;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3、把握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二)教学重点:诵读、品味、鉴赏文章精美的语言;(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景、情
5、、理交融的特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苏轼旷达的情怀。四、朗读教学片段再现(一)课题导入 师:中国的文坛上有这么一个人,他被人称为“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他擅长写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列;他长于写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开创了词的豪放之流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工于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起被称为“宋四家”;他精于作画,所创“朱竹”别具一格;他还提出了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理论并亲身实践总之,他是一个旷世奇才。他就是声名显赫的苏东坡。可是,这个集才气傲气于一身的旷世奇才,却并不是生活的幸
6、运儿。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度入狱,三度贬官,人生可谓多舛之极。那么,苏东坡是如何从他的人生低谷走出,完成精神上的突围和蜕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贬于黄州时写的传世名篇赤壁赋。师:赤壁赋的文体属于哪一类? 生:赋。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种“赋”的文学体裁?生1:赋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 生2:赋可分为大赋、小赋、文赋、骈赋等。 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了赋的一些常识,谁还能说说“赋”这种文体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吗? 生:注重对偶工整和平仄协调,句式可长可短,押韵也较自由。师:嗯,刚才几位同学说得都很不错。苏轼的赤壁赋属于文赋,音韵和谐
7、,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文章触景生情、即事喻理,熔景、情、理于一炉,借山水之端,兴人生之感,发哲理之思,实乃旷世之作。让我们今天好好领略其中的无穷的兴味吧。(引导学生掌握赋的文体,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教师板书课题:赤壁赋)(二)初读课文,读出文赋的韵律美 学生齐读文章师:文赋跟一般的散文有什么不一样?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师:文章那些地方让人读起来有韵律感?生1:文中有许多的韵脚字。生2:文章用了很多的对偶句。而且句式长短不一,虽然长短不一,但是参差错落,有规律。师:是的,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赋体文形式上的美感。请你们仔细找找,每一段都有哪些韵脚字。学生寻找并相互补充:
8、第1段:韵脚字为间、天、然、仙。第2段:韵脚字为光、方;慕、诉、缕、妇。第3段:韵脚字为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第4段:往、长;瞬、尽;主、取;月与竭、色与食(隔句用韵)。(三)再读课文,读出节奏和气势师:文章是有生命的。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我们有呼吸,文章有节奏;我们有情感,文章也有情感。请同学来示范着朗读一下文章的第一段。 学生范读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好吗?生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一句读的太快了。应该读的慢一点。师:那你判断读快还是读慢的理由是什么?你能不能给他示范地朗读几句?生1:我认为“清风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