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专题 02 说明文 阅读 说明 方法 备战 2022 年中 语文 公式 记忆
- 资源描述:
-
1、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专题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内容解读】什么是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整理阐释明白,而使用的某种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注:前五种考得最多) 考试题型:1、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找出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一)举例子。 1、概念: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文中如有: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譬如等词语,一般可判断为举例子。) 2、作用:把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
2、、具体生动。 3、答题模式:举例子+内容+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 4、例题展示。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以上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分析:例题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说一般现象,在这里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在段中可以找到),杏花可桃花开放是草木枯荣的意志现象,所以是举例子。答:举例子(说明方法);以杏花开耕地,桃花开就播种这两个例子(内容),具体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劳动人民注意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并据以安排农事(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
3、列数字。 1、概念: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数字可分用确数和概数) 2、作用:运用数字,从数量方面具体准确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3、答题模式:列数字+内容+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 4、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分析:“50.82米,9.6米,9米”,这些都是数字来说明,所以是列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为了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这一特征。答:列数字(说明方法),介绍桥的长度和宽度(内容),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作比较。 1、概念: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2、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增
4、强了说明效果。 3、答题模式:作比较+拿和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点。 4、例题展示。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分析:这里拿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讲究对称和苏州园林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这一特征。答:作比较(说明方法),拿古代的宫殿、一般住房和苏州园林来比较(内容),突出说前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 (四)打比方。 1、概念: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打比方在说明文中是以比喻句的形式出现。) 2、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
5、点。 3、答题模式:打比方+内容(把什么比作什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点。(说明事理要加入“通俗易懂”) 4、例题展示。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打比方在修辞手法上就是比喻,找到本体和喻体,联系前后文找到事物的特征,按照答题顺序整理即可。答:打比方(说明方法),把石拱桥比作虹(内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 (五)分类别。 1、概念: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但应该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 图书馆的藏
6、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内容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2、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层次分明,同时又让读者更好地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异,清楚地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概况。 3、答题模式:分类别,把分为几个方面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4、例题展示。 一切活的生物获取食物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叫异养,靠植物来生活的所有的动物
7、和大部分微生物都属于这一类。食物从何处来 答:分类别(说明方法),把生物获取食物的方法分为自养和异样两大类(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生物获取食物的方法,使读者清楚地了解“自养”和“异养”的本质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 (六)引资料。 1、概念:引用典故、文献、名言、诗词、俗语、谚语、歌谣、故事、传说等进行说明。 2、作用: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E、引诗词。作用:生动有文采。(注: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
8、象的作用。) 3、答题一般模式:引资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使说明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酌情加答“权威性和说服力、引出说明对象、加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等。) 注意:如果是引用故事和传说来进行说明,不要答“增强说明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因为它们都属于不可靠的事实。4、 例题展示。 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分析:说明赵州桥特征时,引用了张嘉贞的话来说明。答:引资料(说明方法),引用张嘉贞的话(内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赵州桥构造奇特,施工技术巧妙绝伦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充实,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9、。 (七)下定义。 1、概念:用简明概括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它一般是以“ 是;叫做”的形式出现。) 2、作用:简明、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点,使读者能将它与其他事物或事理 区别开来。 3、答题模式:下定义+简明准确地揭示了,让读者对有了更深刻、本质的认识。 4、例题展示。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答:简明准确地揭示了“统筹方法”的概念,让读者对它有了更深刻、本质的认识。 (八)作诠释。 1、概念: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2、作用: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3、“下定义“和”作诠释“
10、的区别: (1)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2)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例如: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所以是“下定义”。 “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所以是“作诠释”。 4、考试时,如果出现“请你给下定义或作诠释”这样的题目,最好是选择“作诠释”。 (九)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
11、具体。 (十)摹状貌:用描写手法,描摹事物情状的方法。它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如“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答题模板】 (打比方)将_比作_运用 (填写说明方法), (作比较)把_和_加以比较 (作引用)写出引用的内容或数字生动形象的(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征。【中考速递】(2021黑龙江龙东卷)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000牛发动机工作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
12、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3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开启的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样品。截至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接着,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专题突破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抢分点十一 概括分析题——抓点带面求准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