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_人教版新课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教学 实录 25 古诗 回乡 人教版 新课
- 资源描述:
-
1、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人教版新课标师:来者都是客,观者都为师。同学们,起立。请向老师们问好!生:老师好!师:今天孩子们真的很棒!请主持人出列。生:(四个小主持人上台带领学生吟唱弟子规、论语、陋室铭、声律启蒙、诗经 关雎、春晓、村居、所见、小池、江南、归园田居节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敕勒歌、咏鹅、长歌行在吟唱的过程中,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不错,老师一直是满脸笑容的。师:请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带着你聪明的脑袋,跟着老师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宝宝,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大家应该认识它了。齐读两遍,预备,起。生:(齐声朗读生字 “客”)师:我听到了美
2、妙的音乐呀,我们的声音这么动听。谁能组两个词。生:客人、客家。师:真棒。生:做客、客人。(教师重复一次)师:真不错。我们学过对对子,如果要你对个对子,客对?客对什么呢?生:客对家。师:再想想?生:客对主。师:主!好孩子,你真棒,这串荔枝奖给你!不过老师先帮你存着。师:客对主。我们在座的同学们都是每个家庭的小主人,也是我们一(五)班的小主人。可是有一天,你放学回到家,你的亲爱的家人突然问你“你是谁?你这位小客人从哪里来?”哈哈,你被反主为客了。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我的心情是很伤心的。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家人都不认识我了。师:我太理解你了。请坐下,真棒!这串荔枝奖给你!(全班同学笑)谁
3、还来说说。生:我很伤心,我很想哭,因为爸爸妈妈都不认识我了,我还以为他们不要我了。(笑)师:(满脸愁容)真的是太伤心。还有没有不同的说法呢?生:我也很伤心,因为爸爸妈妈他们不要我了。师:一样的感觉,英雄所见略同。有不同的吗?生:有。生: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变成客人,爸爸妈妈很尊重我了。(一阵掌声)师:的性格开朗活泼。师:别以为老师刚才说的是不可思议的情景,是不会发生的,听。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就遭遇过这种事。在744年,贺知章已经84岁,他辞去朝廷的官职告老返回故乡,就是现在的浙江萧山村。这时,距离他中年离乡已有50多个年头了。他看到家乡的山水依旧,而自己已经是年老色衰,不禁感叹
4、人生易老,“贺翁老矣!”于是诗人开始吟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教师吟唱此句。)突然一群儿童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演出来好不好?生:好。师:老师要选一个组的同学来当萧山村的孩子们。(老师选中了一个组)你们就是萧山村的孩子们,当你们看到我,一个糟老头子,(学生笑)神色哀伤,牵着一匹瘦马,东张西望,慢慢而行,口里还念念有词(教师做动作,学生受到感染而笑),你们会怎么样呢?注意了,我是糟老头子从那边过来的了,你们看到我的时候就蹦过来,是高高兴兴地蹦过来,你们会怎么样呢?(课件呈现:演一演:你们是萧山村的孩子,此时,你们会说些什么呢?)师:(演)贺翁老矣!少小离
5、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一小组孩子蹦蹦跳跳地蹦到了老师面前)你是谁,你从哪里来的?生:老爷爷,你从哪里来的?师:(抚摸着学生的头)小朋友真有礼貌。我先回答你的问题。我呀是从京城回家乡来了。生:那我们怎么没有看到过你呢?生:你说这是你的家乡,那你怎么是从京城回来的,而不是住这里的呢?师:我离家几十年了,一直在外边,现在我老了,80多岁了,我想回家乡住了。生:那你怎么不回呢?师:我现在回来了,我从小住在这个萧山村。我现在回到我得老家来了。生:那我们怎么没有见过你?师:我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时候,你还没有出生呢。我问你,孩子,你贵姓呀?生:贵姓是什么呀?师:就是你姓什么?生:我姓吕。师:想来应该
6、是吕太爷爷的曾孙子了。(学生笑声朗朗)告诉你,我是贺太爷爷。你们知道太爷爷,太奶奶是谁吗?生:就是以前我们的爷爷奶奶。师:以前的爷爷奶奶?生:爷爷的爸爸。师:爷爷的爸爸妈妈,我们就称为太爷爷,太奶奶。告诉你们,贺太爷爷小的时候跟你们的太爷爷太奶奶可是好朋友。我再问你,你家爷爷应该有90多岁了。他现在可还健在?生:不在了。师:(摇头)多好的人呀!孩子们,你们的太爷爷,太奶奶还健在吗?生:不在了。师:访旧半为鬼,唯我独偷生。这样说来,我儿时的玩伴大都已经去了,只有我还孤零零地活着。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可是你们这些小屁孩懂什么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教师吟唱) 罢了罢了
7、,玩去吧。(学生回位)(掌声)师:表演结束,刚才的孩子们为全班夺得了三面旗。(教师在评价表上画上了三面旗。)请同学们看着,这首诗就是贺知章爷爷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一首诗回乡偶书。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现在请你对照教材上的拼音,自己按照老师教你们的平长仄短的方法诵读一遍。读准字音,注意节奏。生:(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由诵读古诗)师:刚才,我们要求是诵读,下面请全体同学看着屏幕,我们一起来诵读一遍。生:(齐声诵读回乡偶书)师:大家表现真棒!有个问题,我们学过吟唱,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吟唱这首诗?为什么?别急,当我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你就知道用什么语气来吟唱了。这里老师给出了注释。(教师用课件呈现注释)请
8、你对照注释,运用老师教过你们补充的方法和替换的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要理解诗题的意思,怎样用到这两种方法来理解呢?“回乡偶书”谁来解?生: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诗。师: 一口气说出来了。你们发现没有,她两种方法都用到了。“回到家乡”用的是什么方法?生:补充的方法。师:对了,补充的方法。你们看“回乡”就是“回到家乡”。补充一个“到”,补充一个“家”,连在一起就是“回到家乡”。那么“偶然写下的诗”用到了什么方法?生:替换。师:对,把这些词语的意思替换进去,连起来就解出来了。(教师指着课件跟学生说)再说完整点,谁回到家乡,偶然随意地写下了什么.生:贺知章回到家乡,偶然随意地写下了这首
9、诗。师:好孩子,你真棒。这串荔枝属于你。接下来按照这个方法和同桌一起共学。借助注释的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呆会老师请你来说。生:(同桌共学古诗)师:现在谁来说说,我请。生:“回乡偶书”就是唐贺知章回到家乡写的偶书。师:你刚刚说的是诗题的意思,唐朝的贺知章回到家乡写的什么?生:偶书。师:对不对?谁来帮助他。生:贺知章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一首诗。师:对,是随意的,偶然写下的一首诗。原本没有打算写诗的,我贺知章,贺老头是回家乡的,可是却意外地写了这首诗,所以说是偶然的,随意地写下来的,那要说完整。我贺知章回到家乡随意地,偶然地写下了这首诗,而不是偶书。(笑声)生:我还要回答下面的呢。(学生紧抓麦克风不
10、放)师:舍不得给我了,那行吧,老师再给你个机会。生:“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就是你少年的时候离开家,你已经老了你回来家乡。“乡音无改鬓毛衰”就是师:等等。精神可嘉,但是我们这是个集体,你不能把好东西都吃完了。好,挺好的。他说得很好是不是?生:是。师:不过“少”字要读翘舌音。请读一次“少小”生:少小。师:他刚才用了个你字,是对我贺老头在说话呢。意思是说我贺老头少年的时候,也就是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到我年老的时候回到了家乡。这是第一句。你想说什么,你来。生:我想说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就是你的耳边的头发已经白了。师:哦,我的, 他还是对我贺老头在说话呢。我耳边的头发已经花白稀少了。你说完
11、了吗?师:你刚刚说了我的什么呀?生:鬓毛衰。师:耳边的头发已经花白稀少了,说完了吗?生:说完了。师:同学们,你们有意见吗?我请来帮助他。生:“乡音无改”的意思就是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师:什么叫做“家乡的口音”?生:知道。师:好,这样吧,谁来演示一下你的家乡的口音。生:不会。师:也就是你家乡的土话。普通话是我们大家都努力要说的,公共场合我们说普通话。老师也来说一下我湖南的口音。比如我们说“吃饭”我就是说“qia饭”。听懂了没有?生:没听懂。师:没听懂,但这就是我的乡音,我很热爱它的哦。谁来示范一下你的乡音。生:我的家乡在赣州。师:示范一下你的乡音,说说你的家乡话。比如说“吃饭了”怎么说。生:不知
12、道。师:不知道,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好不?谁是广州的?(教师用白话说“谁会用广州话说吃饭?”)老师说得不准,谁来说。你来。生:(学生用广州话说“吃饭”)师:再说一遍。(学生重复)听到了没有?生:听到了。师:这就是家乡的口音。那么我贺老头在浙江萧山,我的浙江萧山的话,尽管我出去几十年了,可是我还没有改变我的乡音,家乡的口音。谁能连起来把第二句说一遍?刚才是两个同学完成的,现在我想听一个完整版的第二句的意思。生:他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他耳朵旁的头发变成白色了。师:头发不仅白了,还变得稀少了。真棒。继续往下说。生:“儿童相见不相识”就是那群儿童见到他不知道他是谁。师:(夸张的表情)说得好不好呀?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1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会飞的蒲公英3.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