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6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6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26 平乐
- 资源描述:
-
1、26、清平乐 村居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一首著名的词作,这首词以简炼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上阙第一句,作者只用了淡淡一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第二句形象地再现了一对白发翁媪和谐温暖的幸福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具有一家的典型意义。下阙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闲居江西上饶农村时写的。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更会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
2、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教学重难点:重点:想象画面,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难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准备:1、教前准备:课件、词卡。2、学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辛弃疾的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诗文1、研读课题,铺垫渲染;(1)情境导入,提示课题;(2)读题解题,简介作者;由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辛弃疾的资料。2、整体诵读,疏通文意1、反复诵读,读准读音;1指导读准,相机正音:乐(yu)、醉(zu)、媚(mi)、翁媪(wng o)、剥(bo)2指导读出节奏2、交流词意,学生质疑1自读课文,
3、自悟词意,全班交流2学生质疑,相机解疑(二)读懂诗文意境1、想象画面,体味诗意你最喜欢哪一句,把它扩写成一段话。1、同桌交流,互相补充2、分步解读,感受“醉”“喜”(1)交流画面,再悟诗情。根据学生描述出示相应画面,引导学生感悟“村居”(2)深入解读,感受“醉”“喜”通过自读自悟,重点理解“醉”“喜”:因什么而“醉”,而“喜”。指导读好“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两句。(三)读懂诗人意图1、回顾课前预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懂得和谐的村居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2、齐读清平乐.村居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醉喜安居乐业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