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_人教新课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_人教新课标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自己 花是让 别人 新课
- 资源描述:
-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
2、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莞”“姹”“嫣”三个生字,会写“姹”“嫣” 2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如“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
3、的效果。 2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吃惊、赞叹的语气。“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
4、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文中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并能够结合上下文与生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份特别大的礼,想知道是什么吗?环游世界,图片播放:中国(故宫、京剧、56个民族)、日本(和服、相扑)法国(埃菲尔
5、铁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袋鼠)、美国(自由女神行为艺术)西班牙(斗牛)(图片集会)说说看,咱们都去了哪些国家?是什么让你一眼就认定了是那个国家呢?(标志性建筑、习俗)师:是的,每个国家正是因为风景不同,习俗不同,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情和民族魅力。这节课,我们跟随季羡林的文字走进德国,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走近作者师:我们第一次认识季羡林,是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对话中,他告诉我们要多读书,今天我们读他写的文章,应该了解他与德国之间的缘?谁搜集到了他去德国留学的资料?(课件出示: 1935年1946年,季羡林留学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历经近11年。留学回国后,任北京
6、大学教授。 1980年,季羡林因研究需要又一次来到德国。 继1935年,四十五年之后的1980年,季羡林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万千感慨,写下了这篇文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课文能读正确、读流利吗?指学生读课文。2感知课文:课文这样读下来,就像季老先生在和我们拉家常,娓娓讲述着德国的风景民俗。重返哥廷根,当主人问到“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时,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四、品词析句,感情朗读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美景的句子划下来。(板书:美丽)(一)找“花美”学生自由读,画相关语句。(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3 论握手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