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4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5页).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 资源描述:
-
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2、准确翻译一些重要句子 。方法与途径:1、主要学习第1则选文和第3则选文。2、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参考译文,借助工具书,梳理课文内容。情感与评价:1、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整体感知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引导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树立忧患意识,先忧后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乐观向上,走向未来。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制作多媒体PPT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孟子,具体形象理解“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
2、现代意义。教学重点:主要学习第1则和第3则,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重点句子。体会对比说理及其作用。教学难点: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视角恰当评价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立身处世,解决遇到的人生现实问题。教学准备: 利用网络搜集中国儒学及孟子有关图片、著作及评价资料,配以适当的民乐,制作PPT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形象理解孟子其人其事,准确认识评价孟子“与民同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思想的现代价值。把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课前自主预习,要求课堂上学生组内、全班充分展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示标:播放PPT课件凝重的音乐声中
3、,展示总理表情图片1和2:2019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这是温总理在北川中学救援现场,疲惫的身躯,有力的挥手,沙哑而高大的声音: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力救援幸存者,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让世界震撼,让灾区人民深受鼓舞,让全国人民增强了战胜地震灾害的决心和勇气!展示文字材料: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正遇傣族新年泼水节,他便穿着傣家人服饰与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民族节日。他一边跳舞一边泼水,泼出的吉祥之水,幸福之水,成为党和政府关心少数民族和边疆各族人民的永恒见证。历史的见证,温馨的回忆,乐
4、民之乐,忧民之忧,先忧后乐,亲民的总理人民记,人民的好总理人民爱。那么,作为先哲的孟子又是如何看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呢?、自主学习: 1、背景提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生活于战国前期,主张性善论,主张施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孟子以辩才出名,其民本思想表现为主张民贵君轻、与民同乐。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的发展,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统治者必须施仁政,取得民心。这一思想在文艺领域里,就是要求君王“与民同乐”。2、解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的紧缩,是孟子对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集中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思想。3、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组内展示)读准字音: 王语暴(y) 庶几(sh j) 独乐乐,与人乐乐 (yu l)疾首蹙頞(c ) 羽旄之美(mo) 朝儛(w) 放于琅琊(fng y) 秋省敛而助不给 (xng j) 睊睊( jun) 作慝(t) 徵招(zh sho ) 归纳文言知识点: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今之乐由古之乐 (“由”通“犹”,如同。) 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 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只是。) 时日害丧(“害”通“曷”,何。) 予及女偕亡(
6、“女”通“汝”,你。) 畜君者(“畜”通“慉”,喜欢,喜爱。)景公说 (“说”通“悦”,高兴。)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王语暴以好乐 (语:告诉。好:喜欢,爱好。) 王变乎色曰(色:脸色。) 今王鼓乐于此 (今:假如,如果。) 经之营之(经、营:都有测量、度量的意思。) 庶民攻之(攻:制造。) 遵海而南(遵:沿着。) 秋省敛而助不给(省:视察。给:不足。) 为诸侯度(度:法度,准则。) 民乃作慝 (慝:邪恶。) 师行而粮食(师:众人。)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今王
7、鼓乐于此(鼓:演奏。)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患病、得疾病。)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庶民子来(子: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 而民欢乐之(欢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忧: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以为忧愁。) 出舍于郊(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4)、例举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无非事者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巡狩者,巡所狩也宾语前置句: 好乐何如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8、? 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王语暴以好乐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 被动句: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曰 朝儛 省略句不若与人 5)、简要概括第1-3则主要意思。 明确:第1则:通过正反对比,孟子主张国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第2则:表述池沼苑囿之乐,即君主贤明,才会享受真正的快乐。 第3则:国君应该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 2、学生质疑预习时的知识障碍,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解决疑惑,排除障碍。如: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018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我们爱科学 水从哪里来 _长春版(2016) (共18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