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类型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东施效颦_北师大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12598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9.9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六年级 语文 教学 实录 寓言 东施效颦 北师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东施效颦北师大版师:同学们,经过昨天的相识,今天我们再次相逢,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我?生:记得!师:好!既然记得我,那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生:可以!师: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自遥远而又美丽的鹤城的我,王老师,要与在座的各位共同完成一节语文课,大家高兴吗?生:高兴!师:欢迎我吗?生:欢迎!师:既然大家如此热情,“来而不往非礼也”作为回报,我给各位带来了一个小游戏,活动一下我们的手指,共同轻松一下,好吗?生:好!(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老师身上,兴趣渐起)(师生共同做手指协调游戏,学生的兴致高涨,不时传来阵阵的笑声)师:好了,同学们,刚才老师在前面演

    2、示,你们在下面跟着我的样子来做,这应该叫做什么?生:模仿。师:对!在古代汉语里面,“模仿”被称为“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对刚才的游戏意犹未尽,我们再来一次,好吗?生:好!(学生的兴致再次高涨)(师与生再次做游戏,师关注做得不太好的同学,一边开着善意的玩笑,一边露出比较夸张的不满意的神情)师:请同学们注意我的表情,我在干嘛?生:(观察了一会)皱眉!师:是啊,“皱眉”在古时候叫做“颦”。(板书)师:“效颦”是什么意思?生:模仿皱眉。师:谁模仿皱眉?对,东施!(师板书“东施”,完成课题)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选自庄子一书中的文章东施效颦。提到东施,大家听起来有些陌生,你们熟悉的是生:西施

    3、!师:可对西施你们又了解多少呢?生: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叫夷光,又被称为“沉鱼”,后来她与范蠡居住在西湖之畔,所以西湖也被称为“西子湖”。师:你知道的怎么这么多啊?课下有时间一定与同学好好交流一下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知识的,千万别小气噢。(生带着会心地微笑坐下)师:(边说边板书,并配上简笔画)西施,她一定姓“西”吧?错了。其实,她姓“施”,正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叫作“夷光”,是春秋时期越国人。西施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苎萝村,山脚之下点缀着几座农舍,一条名叫若耶溪的小溪穿村而过。夷光就住在小溪的西岸,故得名为“西施”;那么,住在东岸的女子呢?生:东施。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东施效颦

    4、”就是发生在她俩之间的一件趣事。好,我们打开书,共同走进她们的故事。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来高声朗读课文,要将字词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注意停顿,开始!(学生出声朗读课文,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解答学生有关的字音的疑问)师:随着声音的减弱,看来大家已经读熟了课文,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读一下。(学生举手,但教师有意提问没有举手的一个女同学,果然该同学读的效果很不理想)师:觉得自己读得怎样?生:不好。(很害羞)师:不过老师认为你读的还不错,如果课前预习再充分些,我想你读的会更好!因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对吗?生:嗯。(学生的情绪不再低落)师:还有其他的同学想展示一下吗?(提问其他学生,朗读较为流畅

    5、,但“彼”字读得不准)师:谁能说说他读的怎样?生:老师,他读的很通顺,但是“彼”字读错了,不是“p-”,应该读成“b-”。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啊!(对另一个学生)接受她的意见吗?好,请坐!(学生再读,效果明显好于前几个同学)师:你读的非常好,字音准,句子通,达到了老师所提的前两个要求,但“注意停顿”这个要求做的还稍显不够。古时候啊,人们在写文章的时候都是没有标点的,现在的标点是后人为了理解文章和朗读的需要而加上的。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不仅要在有标点的地方注意停顿,还要根据字义词义在句中进行适当的停顿,并且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的字音要稍稍拉长,这样读起来才能高低起伏,跌宕不平,

    6、舒缓有致,从而体现出古文的韵律美。大家想尝试一下吗?好,一分钟准备!(学生按照要求注意调整了自己的朗读)师:谁想用你富有特色的朗读为我们展现一下古文的韵律美?(一女生主动举手朗读,效果极好,教师带头为她鼓掌)师:你的朗读堪称完美,能知道你的名字吗?下课一定要给我签个名啊!(全班同学开心地笑出了声,那名学生心满意足地坐下。其他的同学跃跃欲试,争相举手)师:同学们,你们读的太好了,这也激起了老师的朗读的欲望,想和你们比一比,大家欢迎吗?生:(学生高声齐答)欢迎!师:不过,老师也很渴望掌声,如果我读的还不错,希望你们千万不要吝惜呦。(教师范读,着重强调了刚才所指导的重点。读罢,全班掌声一片。教师指名

    7、问一学生)师:刚才你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吗?生:是。师:为什么给老师鼓掌?生:因为老师读的很美,很有韵律,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的音拉长了,很好听,像电视里演的学究。师:谢谢你的鼓励!请坐!好了,同学们,我们共同朗读一下这篇东施效颦,一、二!(师生共同高声朗读,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师: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刚才我们之所以将这篇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为的就是更好地理解内容。看来,多读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理解文章内容的好方法呢?比如,有一些字词搞不明白,该怎样办?生1:老师,可以查字典词典。生2:可以上网查。生3:书上如果有注释和译文,可以看它们来解决。生4:还可以根

    8、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师:如果这些都不起作用,怎么办呢?生5:(思考了一下)老师,还可以问别人!师:对啊,还可以向“高人”请教啊,“一个好汉三个帮”嘛!好了,同学们,现在就可以用你们所喜欢的方法逐字逐句地来理解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开始自主学习课文,教师巡视,并及时提醒学生与他人合作研讨。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适当答疑。给予学生的这部分时间比较充裕,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师:文章的意思弄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了!师:还有疑问吗?(稍停一会)如果没有,可别让我问住啊!(学生专注地看着老师,兴致再次提高)师:“效颦”是什么意思?(学生乐了,踊跃举手发言。

    9、老师有意提问那个朗读不太好的同学)生:模仿皱眉。师:非常好!请坐!(老师对学生的赞赏说得很重,学生明显受到了鼓励,精神一振)师:我们继续。“西施病而颦其里”中的“里”字是什么意思呢?生1:村子。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生1:西施生病了,皱着眉头在村子中走过。师:好,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的“之”字该怎么讲?生2:生3:皱眉生4:不对,好像是指西施。村子里的丑妇人认为西施很美。师:确切地说,这个“之”指的是“西施皱眉的样子”。对吗?师:接着来。“归亦捧心而颦其里”的“亦”呢?(板书)生:当“也”讲。师: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生:这句话中的“亦”字当“也”讲。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很美,回家的时候也

    10、捂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中走过。师:是啊,这个字我们曾经接触过。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写下过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其中就有这样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其中的“亦”字就是“也”的意思。师:好,我们继续。生:老师,下一句中的“坚”和“挈”字是什么意思?师:谁能帮助他解答一下?(板书这两个字)生:“坚”字应该是“紧紧地”,就是有钱的人紧紧地把大门关上了;“挈”字好像是“拉着”“拽着”的意思,穷人拽着妻子跑了。师:噢,你认为这个“妻子”是什么意思?生:老婆。(学生们哄笑)师:呵呵,古人啊写文章的时候都很简练,文中的“妻子”其实指的是“妻子”和“孩子”,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刚才那位同学

    11、说得很好,文中的“走”字他理解为“跑”,非常正确。在古代,用“走”来指“跑”,那么要表示“走”的意思时,该用哪个字呢?(板书)生:行!师:非常好,还可以用“步”。(板书)师:下面请同学注意老师的动作,我在干什么?(教师在讲台上小碎步的快走)这个动作在日本的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吧?生:嗯。师:老师刚才这个动作,在古代称为“趋”(板书)。如皇帝上朝时,大臣如有事情要禀告,就用“前趋”这个动作。师:如果要大步快跑呢?生:奔!师:驰!(板书)现代汉语里有的词还保留着这样的意思,如“奔驰”“疾驰”等等。生:老师,最后一句中的“彼”字指的是东施吗?师:你可以尝试着翻译一下,如果句子通顺并符合文章的内容,就说明

    12、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师:刚才我们一起将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了,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啊?(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内容叙述出来,符合原文,理解正确)师:记得在上课开始之时,我曾经说过这是发生在东施与西施之间的一件趣事,刚才这位同学已经用自己的话将文章内容复述出来了,大家感到有趣了吗?生:没有。师:那么我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加上一些合理的因素,使这篇文章有趣、生动起来呢?如果是你,该怎样去做呢?(学生思考了一段时间)生1:加上对话。生2:还有穿什么衣服,长得什么样子。生3:还有动作了,神态描写。生4:还可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如时间,地点,故事的经过。师:对啊,黑板上的一些资源我们

    13、可以利用啊!生5:还可以加上心理活动描写。:师:是的,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好了,同学们,你们已经将故事的要素都讲出来了,现在就可以与自己的同桌或前后同学共同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的故事扩编得既生动有趣又合情合理,开始吧!(教师在同学之间进行巡视,不时停下来倾听一下小组的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时间大约五分钟)师:哪个小组准备好了,可以示意我。(学生举手回答并结合想象将文章叙述得生动鲜活,其他同学听的津津有味,老师在旁边结合需要理解的重点词进行适度的强化,)师:故事很精彩,非常吸引人,但今后发言时一定要注意用词的准确与精炼,一些口头语或不规范的词尽量减少,比如:“完了吧”,我们可以说成“后

    14、来”,记住了吗?生1:嗯。(学生点头坐下)生2:老师,我们小组想演一下!师:你的想法真好,可惜啊,时间不够了,改天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创作课本剧,到时候你们再展示,好吗?生2:好吧。(略带遗憾)师:由于老师给大家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同学准备的还不是太充分,我想如果在课下我们将这篇古文扩写成一篇五百字的作文,大家一定会完成的非常出色,有信心吗?生:(高声齐呼)有!师:好了,同学们,请看黑板。本文的主人公是谁?生1:东施!(教师板书)师:她向谁效颦?生2:西施!(教师板书)师:因何而效颦?谁能用文中的原话,不看书来说吗?生3:“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教师板书)师:效颦之结果又如何呢

    15、?生4:“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教师板书)师:为什么富人和穷人会这样做呢?生5:因为东施太丑了,把他们吓坏了。师:所以作者发出了感叹生6:“彼之颦美而不知颦所以美。”师:作者直接写东施如何丑陋了吗?生:没有。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富人不敢出门,穷人被吓跑了,所以我知道了东施很丑师:这种要描写某物却不直接写,而是通过其他事物来表现的写作手法,应该叫做生:(疑惑、求知的眼睛注视着老师)师: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比如刚才老师所举苏轼那首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用西施的美丽来比喻西湖的美景啊。再比如我们以后上初中会学到陌上桑这首汉

    16、乐府,其中表现秦罗敷的美丽就用了四种人的动作与神情来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走路的老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在那里细细观看;年轻人看见罗敷,急忙整理衣帽;那些耕地锄草的人见到罗敷,都只顾傻看却忘记了干农活,回到家里互相埋怨,这都是因为罗敷的美丽惹的祸啊!(学生们会心地笑了)师:看看,侧面描写使文章多么生动,多么富有表现力啊!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手法。师:西施啊经过这件事之后,她的病好了,可是东施病了。什么病?心病!(学生乐出了声)师:东施纳闷“西施皱眉都那么漂亮,而我只是模仿一下,为什么

    17、却招来那么多人的讽刺与恐惧呢?”她百思不得其解,终日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今天,她就来到了咱们班,让大家帮忙解开这个心结。生:啊?哪儿呢?(惊讶)师:这儿呢,我!现在我就是东施!(学生哈哈大笑)师:老师属于客串,尽管我没有她难看。(学生再次乐出了声)好了,谁能帮我解答刚才那个困惑我多时的问题呢?(学生思考了一下)生1:人家西施本来就漂亮,就是皱眉也很漂亮;而你呢,本来就丑,皱眉就更难看了,所以才吓跑了人。师:噢,原来我没有正确地看待自己,错误地估计了自己。那我今后该怎么办呢?生2:不要模仿别人,保持自己的特点。生3:丑又不是过错。生4:模仿别人也可以,但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自己做不到的,别去模仿

    18、,省得费力不讨好。师:我明白了,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模仿别人,不能用自己的短处来跟别人的长处相比,否则会起反作用,效果很差。那谁又能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生1:心地善良,充满爱心师:仁爱之美!生2:热爱劳动,愿意帮助别人。师:嗯!劳动之美!助人之美!生3:保持自然,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价值!师:哦,自然之美!刚才同学的一席话,使我恍然大悟,保持自然,展现真我才是真正的美啊!师:西施之美,固然使我们眼前一亮;但东施之丑也能令各位回味无穷,因为没有东施的丑陋何以衬托出西施的美丽啊,所以,人世间的美与丑真的不那么容易区分啊!(学生专注地倾听,对这句话若有所思)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可以吗?好,下课!感谢大家,希望我们能再相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寓言两则东施效颦_北师大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2598.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总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总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麻木不仁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麻木不仁的同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鹤立鸡群的同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鹤立鸡群的同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鹤立鸡群的同义词是什么 (2).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鹤立鸡群的同义词是什么 (2).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非常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非常的同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梅花魂拓展积累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梅花魂拓展积累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阅读同义词替换的内容.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阅读同义词替换的内容.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阅读同义词替换大全.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阅读同义词替换大全.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听力的同义词替换有哪些类型.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听力的同义词替换有哪些类型.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听力同义词转换.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听力同义词转换.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同义词阅读技巧.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同义词阅读技巧.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附近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附近的同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月是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月是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阅读掌握同义词的重要性.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阅读掌握同义词的重要性.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阅读掌握同义词的重要性 (2).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阅读掌握同义词的重要性 (2).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闭关修炼同义词是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闭关修炼同义词是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遥远的同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遥远的同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遗憾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遗憾的同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课前预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课前预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辞旧迎新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辞旧迎新同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第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第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轻蔑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轻蔑的同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第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第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躲藏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躲藏的同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贫困的同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贫困的同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