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25、伯牙绝铉教案 学案及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25、伯牙绝铉 教案 学案及答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八 25 伯牙绝铉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课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
2、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5、伯牙绝弦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
3、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4、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集体备课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
5、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个案补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经典诗文。难点: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
6、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方法】1、自学、合作、探究、点拨2、 朗读、启发、感悟【课前准备】1、关于俞伯牙、钟子期的背景资料: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俞伯牙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的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
7、人。但见一抷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3、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君子之交淡如水”(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6)“酒逢知己千杯少”(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千里,佳话千载。纯真的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
8、文言文,喜欢文言文,感受到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师:伯牙绝弦)。二、 探究新知自学活动一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个人通读,小组内交流互读,互相纠正,尤其是“弦”字的读音)。2、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在小组长的督导下,小组内尝试试读文言文的停顿)。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学生再次品读文言文。课文停顿示例:(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4)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件:双休作业 (十二)(共14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