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 渠县 崇德 实验学校 年级 人教版 月月 语文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9年4月八年级语文月考题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萌发/懵懂 孕育/陨落 连翘/一窍不通 溺死/消声匿迹 B.遗骸/还是 追溯/洗漱 骨骼/疙疙瘩瘩 迁徙/熙熙攘攘 C.雾霭/和蔼 顾忌/社稷 缄默/草菅人命 掸去/胆大妄为 D.楔形/契约 砂砾/暴戾 矜持/无人问津 鲦鱼/千里迢迢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
2、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
3、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 B C D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洞悉宇宙,天眼已开2019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的日子。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FAST“藏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
4、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这只大眼睛是由4450块反射面板拼在一起组成的。与普通的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再通俗一些,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是一口“ a ”的“大锅”。FAST的第二大创新,是为了让这口大锅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首先,这口“大锅”被“端起来”架在一个周长1600米的环形圈梁上。离开地
5、面的“锅底”上的每一块反射面板都被一根根钢索迁拉着,形成一张巨大的索网。在上万根钢索的牵拉下,这几千块反射板能够在“锅底”形成一个300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汇聚来自某一个方向的电磁波,就好像“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只有“瞳孔”可以转动还不够。光线射入眼睛,需要投射在视网膜上才能被最终处理成眼前的风景。“天眼”的“视网膜”,就是由6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舱。巨型“天眼”的“小小”馈源舱重达30吨。所谓“馈源”,就是“b ”所有从宇宙中接收到的信号的设备,馈源舱就是用来安放这些设备的地
6、方。要想最大限度的接收大锅采集反射回来的信号,馈源舱就必须像传统的锅式天线一样处在焦点的位置上。这下问题就来了,还记得刚才说过的吧?“天眼”的“瞳孔”是会转动的!4450片反射板可以在钢索的牵拉下根据观测的需要可以随时改变瞬时抛物面的朝向。相应的,”天眼“的“视网膜”也就必须得能跟着瞳孔一起动才行。否则?就是睁眼瞎喽。想让这个30吨重的大家伙动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到照片里围在“锅边”的6座巨大的高塔了吗?他们是“馈源支撑塔”,高的有168米,最矮的也有128米。每座塔都有一根钢索拉住馈源舱的一个角,把它悬吊在“锅里”。收放这6根钢索,就能拉着馈源舱在“锅里”移动,满足收集信号的需要。“收放
7、自如”的馈源舱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通过馈源支撑塔悬挂的轻型索拖动机构的牵拉和并联机器人的二次精调,馈源舱能够随着反射面的变化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到达规定的位置。有多精确?30吨重的馈源舱,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随着“天眼”睁开,投入使用的FAST将首先进入调试试运行观测阶段的工作。科学家们期望在未来的35年内能够通过试运行,让整套系统达到期望的观测精度与能力,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进而为人类获取关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脉冲星、精准时钟、深空导航,甚至是地外文明探索等更多关于宇宙的新知。与科学家们同样兴奋的,还有平塘县
8、距离FAST几公里之遥的克度镇。在为“天眼”选址的时候,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小镇上甚至还有人家连电都没有。这也正是“天眼”落户这里的原因之一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虽然不受天气的影响,但却对无线电干扰非常敏感。电视、电台、手机,所有无线电数据的传输都会对“天眼”的观测造成干扰。没有工业、人口稀少、甚至附近小镇连电都没通的大窝凼简直就是个完美的选择,在“天眼”周边设立5公里的电磁波宁静区简单可行。然而,今天的克度镇早没了当年的模样。小镇如今是通往平塘县“天眼”旅游区的必经之路。不大的小镇到处可以看到“探索星空奥秘”,“打造天文小镇”的标语。沿路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天文宾馆“,崭新的五星级酒店还为每间客房
9、配备了天文望远镜。大家期待的,不仅仅是一睹“天眼”的风采,更想通过这只“眼睛”,去亲眼看看那些遥远的幻想与传说。虽然,这些与当初选址的“ c ”多少都有些背道而驰。对于FAST团队来说,建设落成其实才只是一个开始,如何用好这只巨大的“天眼”,看到渴望的风景,才是更加令人期待的未来。5.依次填入文中a b c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名不虚传 汇入 初衷B名副其实 汇聚 初衷C名不虚传 汇聚 想法D名副其实 汇入 想法6.对“FAST”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是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和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B让“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
10、远方,是为了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C能“收放自如”的馈源仓,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到达规定的位置。D由6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仓是“天眼”的“视网膜”。7.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B 第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C第段开头中的“这个”是指“FAST”。D第第段中出现的词“小于”、“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11、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8.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同“举”,选拔。 B.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亲近。 C.屋舍俨然 俨:整齐。 D.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12、的一项是 A.讲信修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是故谋闭而不兴/水波不兴 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 D.莲,花之君子者也/能以径寸之木10.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记采用了实景虚写的手法,营造了一种神秘感。 B.“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渔人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C.大道之行也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D.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里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第卷(阅读感悟共50分)四、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每小题2分,共4分)(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2.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请结合语境进行分析。(3分) 13.诗歌鉴赏。(4分)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偏知:才知。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1)月夜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2分)(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2分)14.根据提示,
14、用作品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6分)(1) ,禅房花木深。(2) 浮云游子意, 。(3)虽有嘉肴,弗食, ;虽有至道,弗学, 。(4)谁见幽人独往来? 。(5) ,只有香如故。五、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15 -19题。(12分)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
15、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