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易错题33 诗歌鉴赏之赏析字句杂乱(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易错题33 诗歌鉴赏之赏析字句杂乱含解析 备战 2021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易错题 33 诗歌 鉴赏 赏析 字句 杂乱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易错点33 诗歌鉴赏之赏析字句杂乱【典例分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李 白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注释:谢客,即谢灵运,浙江会稽人。秦望,山名,在绍兴南部。湖,指镜湖。枚乘,西汉辞赋家,古淮阴人,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扣题落笔,点明了去处,巧用典故,盛赞友人风流才干堪压谢灵运。B三、四句有动有静,简笔勾勒出会稽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灵动与气势美。C九、十句以枚乘笔”“张翰杯”侧面表现越中
2、山水美景与美食佳肴的魅力。D全诗情感充盈,览山水之兴,观人文之趣,抒胸中之情,可谓“逸兴”飞扬。2“湖清”一联,有使“通篇生色”的美誉,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答案】1A2镜头转换,动静相宜。镜湖辽阔平静,东海波涛汹涌,两个特写镜头,一静一动,动静相宜;对比映衬,色彩鲜明。“湖清”“雪白”,与“万壑树”之碧绿,两相映照,更显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运用修辞,形象生动。上下两句均运用比喻手法,平静湖面如清霜染镜,汹涌波涛似雪山倾倒,形象生动,强化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增强了感染力。运用想象和联想,充分体现诗人浪漫飘逸的情怀。【解析】1 A项,“偏宜谢客才”,“偏宜”意为“特别合适”,整句诗的意思是“会稽
3、山水如画最适宜您这如谢客的诗才”。“堪压谢灵运”错。故选A。2 “湖清霜境晓,涛白雪山来”,意思是“八百里镜湖的水面明澈如镜,汹涌澎湃的潮水打来好似雪山倾倒”,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水面比喻为“明镜”,写出湖面的平静;将潮水比喻为“雪山”,写出浪花的洁白与浪头的高耸;形象生动,强化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增强了感染力。同时这两句一动一静,动静相宜,写出不同的感受。从色彩上看,湖的“清”,浪的“白”,与万壑树的“绿”,构成一幅色彩清新的图画,更显得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八百里”湖面如清霜染镜,不只是眼前看到的,更有作者的联想和想象;“雪山”一样高的浪头,带有夸张色彩,充分体现诗人浪漫飘逸的情怀。他善于把
4、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3-4题。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诗歌语言风格清新雅致。B首联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隐居的地方只有孤独的白云。“溪水”“白云”是隐者居住的象征,“清”“
5、孤”写出了此地的凄清荒凉。C颔联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优雅,屋前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辉好像有意为他而明,可见王昌龄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D尾联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4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答案】3B4“宿”意为住宿,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样;“滋”,意为生长,写出了苔藓在滋长蔓延;暗示这里少人活动,甚至久未有人,突出了隐居地的清幽静谧;这两句表现出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表现出诗人向往归隐之情。【解析】3B项
6、,“清孤写出了此地的凄清荒凉”分析错误,“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山中白云”是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诗句中的“清”“孤”从侧面写出王昌龄品行的高洁。故选B。4颈联“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两句寓情于景,作者夜宿茅屋,看到窗外屋边花影映来,院内路面滋长出青苔,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含蓄微妙。“宿”字运用了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赋予花以人的情态,说花的影子也仿佛同作者一样借宿在茅屋,显得尤为生动;“滋”字则生动地写出了种满芍药的院落因久无人来而渐生青
7、苔的情景。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和谐、美好的山居月夜图,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隐居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易错点】赏析字句杂乱赏析诗歌的字句,就是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词语和句子的精妙之处。考生常犯的错误是在赏析诗歌的字句时没有章法,条理杂乱,答案表述缺少逻辑性等。【对策】炼字字不离句,三步阐释1.读懂诗歌大意。解答炼字题的前提是基本读懂诗歌大意明确词语所在句子表达的情感。考生一定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容易犯一叶障目的错误而不能准确把握句子的内容和主旨。2.牢记基本模板。(1)鉴赏炼字的题型释含义准确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含义。描景象一结合诗歌的相关内容描绘该字所呈现的景象。析作用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
8、、突出主旨和结构思路上所起的作用。(2)鉴赏诗眼的题型第一步,指出该字(词)在表达主旨上所起的作用。第二步,结合诗歌语句进行分析梳理,说明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分析该字(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炼句术语准确,思路清晰1.描。先描述诗歌语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再结合具体语境概括诗歌语句的内容,点出其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2.析。先考虑诗歌语句是否使用了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描写手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再分析句子中使用的这些艺术手法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并结合句子的内容分析其艺术效果,最后考虑炼字(词),如
9、分析句子中使用准确传神的词语(多为动词、形容词等)。【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萧纲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两杜昔夹河,二龙今出守。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注)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D本诗记事
10、,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2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A2用白描手法写景。麦子将熟之季,夜晚凉风习习,拂动帘幕,雨水交汇成道道细流,文字朴素简练,画面清新明净。精于炼字。“绕”字赋凉风以情态,写出风的轻柔以及带给人的舒爽之感。【解析】1 A项,“均为实指”赏析有误。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是实指,本诗中的“碣石临东海”并不是实指,是用它来指孝仪的管辖地,因为濒临东海的碣石在临海境内,诗中借辖地名来点题。故选A项。2本题要求赏析“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这两句。“凉风绕轻幕,赉雨交新溜”,运用白描手法,寥廖几笔
11、,便勾画出一幅清新明净的图画。凉风习习,拂动了室内帘幕;飒飒细雨,交汇成道道细流。幕布而冠以“轻”字,轻柔之状可见,意在衬出风之轻微。不说风动帘幕,却着一“绕”字,足见炼字之妙,生动的传达出微风拂煦的状貌。“麦雨”暗点节令,是麦子将熟时节。“溜”,水流也。写雨,偏不从正面入手,却从细流下笔,可见构思之巧。此二句纯用白描,设色淡雅,无一奇字,却极精确、传神。且两句偶对,自然工整,却不失生动流利,成为本篇鎔情铸景的精美清新之佳句。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宋刘克庄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
12、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注)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他一生仕途坎坷。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黄花:菊花。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首二句以“跳丸”“脱兔”为喻,写出了时光流逝之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B“登临不用深怀古”用明确的语言告诉读者,本词在内容上并非登高怀古之词。C“老矣征衫”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征衫”已残旧破损,又写出词人已近暮年。D本词上阕主要抒写登临牛山的感慨,下阕抒写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4“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妙之句,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3B4从内容上而言,词人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
13、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黄花。从艺术手法上而言,运用象征的手法,黄花秋菊是词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征,黄花的无可寻觅是理想在现实中的失落。从思想情感上而言,词人试图以斗酒唤起壮怀,但山路阻隔难觅黄花,理想归于破灭,表达了客居他乡的寂寞文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解析】3B项,“登临不用深怀古用明确的语言告诉读者,本词在内容上并非登高怀古词”中“并非登高怀古之词”错误,“向来吹帽插花人”用的是重九登高的典故,词人以“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也都随着“残照西风”尽行归于大化,指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不可抗拒,由此可知词人实际上已经在怀古了。词人说“不用
14、深怀古”,实际上已经在怀古,只不过词人要从这种怀古之情中超脱出来,以更加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历史。故选B。4题目指出“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妙之句”,要求赏析其精妙之处。赏析诗词句子精妙之处,首先要明确诗词句子所写内容,然后从句子手法技巧、情感抒发、篇章中结构作用等方面进行赏析。“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意思是说想要用斗酒诗百篇的豪情去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菊花。从艺术手法上来说“黄花”的象征意义,根据注释可知,“黄花”即为菊花,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所以这里的黄花秋菊也象征着词人的期望和理想,菊花的无处可寻
15、就是词人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从思想情感上来看,结合注释“一生仕途坎坷”,词人有斗酒诗百篇的豪情,理想却仍然无法实现,只能独自在异乡漂泊,表达了客居他乡的寂寞文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从内容表达、艺术手法、思想情感三个方面分条作答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 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注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巨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
16、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诗人的自豪感和对敌军的轻蔑鄙视,情感态度鲜明。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还蕴含自己功业无成的失落。6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案】5D6(1)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2)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
17、法。画面优美,充满诗意。(3)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解析】5D项,“本诗还蕴含自己功业无成的失落”分析有误,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失落可言。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故选D。6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
18、顺后的臣民。尾联“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首先这是还未发生之事,是诗人想象的寒食节扫墓的情景,所以有想象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朝廷派朝陵使前往西京祭扫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在他赶往陵墓的路上一路梨花盛开。“驿路梨花处处开”是写景,处在诗歌的末端,所以还有的手法就是“以景结情”。想象梨花处处开的盛景,画面美好,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诗人想象收复山河、恢复故土后的欣喜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45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3检测卷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