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材知识复习课件24.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高考 语文 第一轮 教材 知识 复习 课件 24
- 资源描述:
-
1、第四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2(2010浙江卷原文及译文见第一节)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其 述 前 载 无 违 旧 美 叙 中 世 有 协 时 事而 末 及 鄙 黩 人 皆 奇 其 才 畏 其 笔答案: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3(2010浙江卷原文及译文见第一节)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
2、见知。译文:_(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译文:_答案:(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翻译题中,几乎每个需要翻译的句子都包含重要的实词,而重要的实词往往是答案的赋分点,考生只要能准确译出其中的重要实词,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因此翻译句子要想得高分甚至满分,首先要翻译准确关键性的实词。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昔郑之间,有躁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弈不胜而啮其子。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之乎?”弗喻,卒病躁而死。【注】鹄():箭靶子。译文:_解析: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的翻译。躁:性情急躁。碎:使动用法,
3、使碎。弈:下棋。盍:何不。喻:明白。卒:终于。答案:过去,郑国有个性情急躁的人,射箭射不中箭靶,就把箭靶毁掉(砸坏),下棋下不赢,就咬棋子。有人劝他说:“这并不是箭靶和棋子的过错,何不(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反思一下)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他不明白(不懂得、根本听不进去)这个道理,终于因为急躁的毛病(犯急躁的毛病)死掉了。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说苑杂言)译文:_解析:“达人者”的“达”为使动用法,翻译的时候要体现出来。答案: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
4、的。【参考译文】孔子说:“自己本身富裕又能使别人富裕的人,想穷是不可能的。自己高贵又能使别人高贵的人,想低贱是不可能的。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报任安书)译文:_(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译文:_解析:古今异义也是高考翻译题考查的重点,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1)句中“人情”为“人之常情”的意思,“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2)“夫人”为“那个人”的意思,翻译的时候要准确翻译。答案:(1)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子儿女,至于那些激
5、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高考翻译题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并非特别严格,翻译时基本含义准确即可。但是如果涉及句式问题,就应该特别注意。尤其是由文言虚词“引起”的倒装句,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往往不同,翻译时要仔细辨析。翻译下面的三个句子。(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译文:_(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_(3)断头置城上,脸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译文:_解析:(1)介词“于”是一个关键,它造成了句子的倒装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应调整语序,“寒于水”应翻译为“比水冷”。(2)“于”字造成了状语后置,
6、翻译的时候要调整为正常的语序。“见欺于王”应翻译为“被大王欺骗”。(3)要细心发现省略了的虚词。在古代汉语中,介宾结构中的虚词常出现省略的情况,翻译时须要根据文意加以补充。本题中“置”后省略了介词“于”。答案:(1)冰是水做成的,却比水冷。(2)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了而有负赵国。(3)砍掉的头颅被放置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翻译题中,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和固定结构是需要考生特别关注的对象。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翻译下面的五个句子。(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译文:_(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译文:_(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7、译文:_(4)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_(5)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译文:_解析:第(1)句是个判断句,翻译时要准确翻译出“是”这个字来。第(2)句是个被动句,翻译是要用被动词表现出句式的特点。第(3)句是定语后置句,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语序。第(4)句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的时候要调整语序。第(5)句是个省略句,应补充为“留(之)(以)待限期,以(之)塞官责”,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意补上省略的内容,并加上括号。遇见倒装句时,一定要根据语境,弄清楚该句属于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和主谓倒装这几种情况中的哪一种,然后再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子。答案:(1)这是岳阳楼最美
8、的景致。(2)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毁谤。(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壮的筋骨。(4)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5)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在翻译句子时有些句子无法直接翻译,要采用恰当的意译。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互文等。翻译具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时,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并略施一些文采,以求译句行文典雅蕴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译文:_(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并序)译文:_(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译文:_解析:
9、(1)本段文字翻译的准确与否,关键要看对“缙绅”的理解准确与否。“缙”是“插”的意思,绅是“大带子”。古代做官的人,把做官用的笏板插在腰带里。在这里,“缙绅”是用做官的人的特征来代替做官的人。翻译时把“缙绅”所替代的内容翻译出来就行了。(2)按事理来看,不可能是主人下马时客人已在船上,很显然,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把全文结合起来理解,翻译就合情合理了。(3)“三径”是院中的小路,代表隐士所居的地方,在此直译为“三条小路”就不妥当,意译为“院中的小路”就较为恰当。(此处使用了用典的手法。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晋陶渊明曾谓高朋曰:“聊欲弦歌以为
10、三径之资可乎?”后多以三径指退隐家园。)答案:(1)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做官的人能不改变自己气节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人呢?(2)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杯饮酒却没有音乐相伴。(3)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文言文翻译“六字译法”:1“对”,就是对译法,严格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要尽可能地把原文的单音词,对应地翻译成以这个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2“换”,就是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句去替换原文的词句。运用替换法,可以是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去替换那些不宜用对译法翻译的文言词语。3“留”,就是保留法,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国号、年号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