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考点归纳复习课件12.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高考 语文 考点 归纳 复习 课件 12
- 资源描述:
-
1、2012届高考语文考点队列归纳复习课件12 考点18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队列1、对古诗的题材分类2、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3、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态度 温馨提示v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有:v1、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v所谓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即抽取诗歌中某一句,要求考生分析这句诗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根据所选句子的特点,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设题。v (1)借景抒情。抽取诗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出
2、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v(2)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比较含蓄,有时理解不一定到位,而扣住直抒胸臆句分析作者的感情则比较简单。v(3)含蓄直露兼有。这种题型虽比较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做好它还是没有难度的。v(4)托物言志。古人写诗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某个事物上,通过对这个事物的吟咏表达自己的情怀,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命题者在考查时往往让考生分析作者借某个特定的物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答题时一般要知人论世,找作者情感与所托之物的共同点,实现人与物的对接,从而把握作者的感情。v 2、整体把握诗中的感情v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其难度比理解某个句
3、子中作者的情感来得大,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v3、比较不同诗中作者的感情v高考对诗人情感的考查,方法除了整体感知外,有时还可根据作者心境、身份、地位的不同,比较诗中具体情感的异同。这个比较具体又可分为二类:v(1)比较不同诗中同样词语心境的异同。v(2)比较同样对象在不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高考真题v 1、(200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v鹧鸪天送人v辛弃疾v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v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v“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
4、想感情?v 1、借景抒情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里作者写了“极目远望,水天相接,树木迢迢,一片待雨的乌云飘来,遮住了大半个山”之景,其特征辽阔、低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路途艰险、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之情。同时以“雨云埋山”显示了前途迷茫的郁闷。这种方法考生以前也学过,如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它所抒发的情感与此相仿。据此,此题的答案为: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2、(2009年高考江苏卷)v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v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v遥望中原,荒烟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