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5《米洛斯的维纳斯 》(鲁人教版必修4).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米洛斯的维纳斯
- 资源描述:
-
1、u 基础自主预习u 学业达标评价u 素能综合检测阅读课文14段,完成16题。1.第1段中被称为“作品命运”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答:_【解析】联系作者观点来看,维纳斯失去双臂之后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艺术效果。艺术效果决定作品的命运,维纳斯神奇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成为不朽的杰作。参考答案:被称为“作品命运”的东西是指作品的散失、偶然发掘、缺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人们为求得完整美而作出的设想和追求。因为烘托作品的这些“遭遇”都不是创作者有意安排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说“同创作者毫无关系”。2.第2段中说“这是一次从特
2、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里的“特殊”和“普遍”具体指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要联系具体语境和作者的主要观点来理解。参考答案:“特殊”是指完好无损的、单一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普遍”是指缺损的、变成了不确定不具体的、带有了普遍意义的那一尊雕像,许许多多为人们所想象的包含了无数可能的那些雕像。3.第3段末说:“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作者的这种说法是不是太武断?如果真的是一尊完好无损的雕像,难道就不美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审美观
3、点的全面理解。这句话看似“武断”,实际是对“缺憾美”的无比欣赏。回答这三个问题必须紧扣作者的审美观点。参考答案: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具有“丧失”的美感,迷人的神秘气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如果一旦复原,就没有这种美感和气氛了,欣赏的价值就差远了。所以说作者这种说法并不武断,而恰恰说明作者对“缺憾美”的高度认可。4.为什么说“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答:_参考答案:雕像原本就是一个美的典型,它是产生后来的艺术效果的一个因素;偶然失去双臂,为人们提供了无限可能的想象空间,这是产生艺术效果的另一个因素。5.既然“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作者又为什么认为那些方案“是些倒人胃口的方
4、案”?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和文意的理解。解答此题,抓住“顺理成章”和“倒人胃口”两个关键词,联系文段上下句作答即可。参考答案:所有复原的手臂都与残缺的维纳斯非常协调搭配,但是复原后的维纳斯只是追求艺术效果上的数量变化,却毁灭了其在质量上的提升和飞跃,并束缚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6.“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说出“无”和“有”的具体含义。答:_参考答案:“无”失去双臂,不具体的、包孕着无数可能的、引发人们不尽梦幻和想象的雕像;“有”双臂不缺损,具体的、单一的、实在的、凝固的、限制人们想象的雕像。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
5、组是()A.譬如()烘托()峪口()气氛()B.丰腴()擎着()孕育()毋庸赘言()C.回溯()玉笏()媒介()出神入化()D.魅力()驰骋()匀称()迥然不同()【解析】选A。B项中“擎”应读;C项中“溯”应读;D项中“称”应读,“迥”应读。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倒人胃口销魂勾魄顺理成章B.出乎意料完好无损不可思义C.烘云托月百看不厌娆有兴趣D.奇谈怪论骄揉造作浮想联翩【解析】选A。B.义议;C.娆饶;D.骄矫。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主要以纸张为_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得信息实现以“光速”在全球传播。在服装、纸牌和背景灯
6、下,用演员队型的不断变化,_出充满动感的图形,是本届全国中运会开幕式区别于其他大型活动开幕式的最大特色。宝山沪剧团以南江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的事迹为_创作的大型沪剧红叶魂,于7月31日起在宝山区委党校演出。A.媒介变换原型B.媒体变换原形C.媒介变幻原形D.媒体变幻原型【解析】选A。“媒介”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广告等。“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则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4.下列各句
7、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2009年7月27日第13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游泳项目首天的角逐可谓标新立异,在短短一天之内,已经诞生了5项新的世界纪录。B.仪铭扮演的包青天出神入化,甚至有观众到电视台喊冤求公道,他也获封“第一代包青天”的美名。C.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为了向更多的群众介绍精美绝伦的宋瓷,推广博物文化,四川宋瓷博物馆当天免费向游人开放。D.季羡林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毋庸赘言,在生活中他也是个严谨的人。【解析】选A。本题考查常见成语在生活中的运用,要结合成语具体含义和具体的语境来辨析正误。“标新立异”是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词义与语境不符。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72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4《生命奏鸣曲》|北师大版(共1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