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二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高三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二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012 语文 大纲 一轮 复习 课件 第一 部分 专题 识记 正确 书写 现代 常用 规范 汉字
- 资源描述:
-
1、 2011年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对此要求可作如下理解:一是“识记”,指对汉字字形正误的识别,一般只考别字,不考错字;二是考查范围“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即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不涉及古汉语中使用而现代已经消亡的生僻字;三是“正确书写”,主要通过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翻译、现代文主观题以及作文书写(工整,错别字扣分)等方式来考查。2010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虽然保持了“稳中有变”的思路,但实际上加重了考查的分量,特别是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和作文错别字扣分的要求说明了这一点。探究高考命题特点,有如下规律:1考查题型,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
2、或选有错别字的一项,如2010年湖北、湖南卷;或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如2010年山东、四川、天津、安徽卷等;有的还从错别字的数量角度命题,如2009年重庆卷。2考查内容,侧重于音同、形近及音义相近而致误的现代常用、次常用字,如2010年安徽卷“精典”“齿浃留香”;2010年山东卷“膨涨”“捉谜藏”;2010年天津卷“两全齐美”。材料包括双音节、三音节的词,成语、惯用语、俗语等熟语,如2010年北京卷“一拉罐”,山东卷“擦边球”。3设题形式,多以单独考查字形为主,个别把字音、字形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如2010年重庆、北京卷;还有的把错别字置入具体语言环境中考查,如2010年浙江、安徽卷。一、音同致
3、误同音致误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点。同音字分辨字形的正确与否应掌握三种类型。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两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中已多次出现。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3音同
4、义近这类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判断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高考也曾考过。如“鹊”与“雀”就曾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有如“水蒸气”极易误写成“水蒸汽”,“销毁”极易误写成“消毁”等。二、形近致误现代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这些字极易用错,而高考命题者却看中这块天地,以此设题考查学生。如“戌”与“戍”,“崇”与“祟”,“骄”与“娇”,“躁”与“燥”等形似字,高考都曾考查过。1音同而又形似的字这类字与上面谈到的同音误记误写有交叉现象。如把“璧”(完璧归赵)写成“壁”;把“毖”(惩前毖后)写成“毙”;把“措”(不知所措)写成“错”;把“恻”(恻隐之心)写成“侧
5、”等等。这种误写,多为以常见字代次常见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或者是阅读时粗心大意,忽略了两个字的区别,或者是阅读量少,造成文字积累量不足。2单纯形似而造成误记比如“锭”与“绽”,“徒”与“徙”,“茶”与“荼”,“钩”与“钓”,“刺”与“剌”,“蒿”与“篙”,“管”与“菅”,“孤”与“狐”,“块”与“玦”,“苔”与“笞”,“裁”与“栽”等等。这类例子不胜枚举,都极易进入命题人的视野。3由于偏旁相似,而形成误记如“冫”“氵”不分;(如“冽”与“洌”,“冷”与“泠”)“礻”“衤”不分;(如“祼”与“裸”,“禅”与“”)这类字又可分成两小类:一小类是由于误记,记成另一个字,又称别字;另一小类则是记成
6、错字根本没有此字。错字一般不被选入试卷作命题素材,但是在作文中由误记造成误写,仍是要影响评定考试成绩的。4增减笔画,记成错字这种情况不多见,多数属于偏旁相似的错字,但在写作、答题中会出现因误记造成的错字,也应注意。字形辨析“七”法近年来高考在字形这一考点中主要是对常用字的考查,包括形近字、音近字、形近音近字和音近义近字,而其中主要是考查常见、常用、常错和易混淆的字。尽管字形错误的原因很多,情况又各不相同,但是,在辨析字形方面还是有方法可循的。下面介绍七种较为巧妙的方法,对同学们或许有所帮助。1抓住构造,根据造字辨析汉字是表意文字,辨析字形时,可通过分析造字法,来体会相关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较为
7、准确地判断字形的正误。如“既”和“即”两字,左边的部首相同,指盛食物的器皿,但“既”字是“人已吃了饭走了”之意,可引申为“已经、完了、终了”等意思;而“即”则是“人来吃饭”之意,引申为“走近、靠近”等意思。因此,“既往不咎”中的“既”便不能写成“即”,而“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也不能写成“既”。2抓住字义,根据意义辨析“以义为纲,据义别形”是辨析汉字字形的关键,我们可以据此来辨析。如“再接再厉”,本是指两鸡相斗,嘴啄秃了,就在石头上磨,把嘴磨尖了再去啄。古时“砺”写做“厉”,有“磨刀石”的意思,因而不能写成“再接再励”。再如“贪赃枉法”,其意是贪污受贿,违反法纪,其中“赃”字,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78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