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山西)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10 短文二篇 (共32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山西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10短文二篇 共32张PPT 2018 年秋人教部编版 山西 年级 语文 上册 习题 课件 10 短文 32 PPT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10 短文二篇认一认談谈 雲云 輝辉備备 曉晓 霧雾鳥鸟 亂乱 頹颓躍跃 實实 複复與与 豐丰 為为尋寻 懷怀 積积蓋盖 閑闲书法讲堂汉字结构六书(二)“六书”之指事指事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指事字分两种,一种是由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如“刃”在“刀”旁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使文字更加生动,一目了然。1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A交相辉映四季消散坠落水中潜
2、游的鱼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考虑,想到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只是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D对偶借代、对偶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7.默写填空。(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极力描写山之高、水
3、之净的句子是:_。由静景转入动景描写的句子是:_。(2)记 承 天 寺 夜 游 中 写 月 下 承 天 寺 庭 院 中 的 景 物 的 句 子 是:_。句 中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_比喻_,用_比喻_,渲染出_。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月光“藻、荇交横”竹柏倒影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8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
4、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五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C9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示例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示例二: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示例三: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示例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10请运用想象,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所展现的画面。不少于80字。写作提示:结合全文,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可适
5、当地扩充画面的内容;还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角度进行描写。示例:清晨,雾气渐渐地消散,猿猴的长鸣、鸟雀欢快的歌声回荡在山林间。傍晚的太阳即将沉入水底,余晖映照在水面,鱼儿仿佛想饱览夕阳的风采,竞相跃出水面,却不知夕阳的余晖给它们镀上了闪亮亮的光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729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