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山西)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21 《孟子》二章 (共39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山西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21孟子二章 共39张PPT 2018 年秋人教部编版 山西 年级 语文 上册 习题 课件 21 39 PPT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21 孟子二章认一认儀仪 豈岂 懼惧禮礼 違违 廣广獨独 貴贵 貧贫賤贱 畝亩 舉举鹽盐 體体 膚肤聲声 敵敌 憂忧书法讲堂宋书法家之苏轼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书画成就颇高,书法独具特色,擅长行书、楷书,其中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书法特点:用墨丰腴;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给人很强的韵律感;大小悬殊,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天真妩媚。知识拓展文言虚词(二)前面的课时我们了解了文言虚词“者”的用法,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用虚词“之”的用法。1(2018山西百校联考)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艺术形式,请赏读右面这副书法作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A意态生动,变
2、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B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C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D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真正,确实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怎么,哪里行冠礼教导、训诲谨慎这里指丈夫准则,标准使动用法,使惑乱,迷惑使动用法,使改变,动摇兴起,这里指被任用违背扰乱常常同“横”,梗塞、不顺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入则无法家拂士 B曾益其所不能C往之女家D得志,与民由之解析:A.“拂”同“弼”,辅佐;B.“曾”同“增”,增加;C.“女”同“汝”,你。D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威武不能屈B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C行
3、天下之大道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解析:A.屈,使动用法,使屈服;B.苦、劳、饿,都是使动用法,使苦,使劳累,使饥饿;D.忍,使动动法,使坚忍。C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敞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
4、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7作者认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8下列对富贵不能淫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D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析:C项对“立天下之正位”理解有误,“正位”不能理解为“高位”,这里的“正位”指“义”的正确道路。C9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
6、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了论点。由此可见,C项不正确。C10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材料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材料二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材料三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730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