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单元复习方案1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单元复习方案1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课件 单元 复习 方案
- 资源描述:
-
1、返回目录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一单元 返回目录 单元复习方案返回目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从高考命题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评价”题非常少见,其设题点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题目大多要求考生回答“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等。考法一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返回目录 近几年高考题所涉及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壮丽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愉悦、归耕隐
2、居之快乐、黑暗官场之悲苦、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惆怅、时光易逝之悲凉、怀古伤今之感伤等。返回目录 如何“抓住”诗歌的思想感情(1)抓住诗题诗歌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诗歌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表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返回目录(2)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返回目录(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
3、属的类型,就可快速地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词),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词),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返回目录(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乐景”表示“乐情”,“哀景”表示“哀情”。返回目录 不过特别要留意诗歌常用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返回目录(5)抓住典型意象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要善于抓住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情感。(6)抓住注释注
4、释往往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返回目录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返回目录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及参考句式(1)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返回目录(2)参考句式这首诗通过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返回目录【真题1】(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5、成后面的题目。精卫词王 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返回目录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解析作答时,要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结合诗句来分析。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返回目录 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是精卫对自己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抒发;如果将“高山未尽海
6、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望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的。返回目录 答案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返回目录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994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