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15课 伶官传序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15课伶官传序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课件 15 伶官传序
- 资源描述:
-
1、返回目录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第五单元 返回目录 第15课 伶官传序返回目录 课前 教材预案课堂 深度拓展课后 限时作业返回目录 课前教材预案要点一 作家作品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又号_,谥号文忠。二十四岁考取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六一居士 返回目录 早年思想进步,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史书编撰和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北宋文坛泰斗。在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中,尤以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第一人。他是北宋“_”运动的领袖,“三苏”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自其门下。诗文革新 返回目录 要
2、点二 背景寻踪伶,封建时代指_。伶官,指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言。五代(907960),指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演戏的人 返回目录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返回目录 要点三 文言知识shnchnqjny yxynx返回目录 雠 仇 人为之事,人力 返回目录 推其根本 绳索 返回目录 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
3、官 返回目录 归顺 与“所”结合,意为“回到哪里去”返回,回去 归还 返回目录 容易 改变 轻视 交换 返回目录 禀告 告诉,告知 向天地或祖先祭告大事 告发,揭发 返回目录 给 和 结交 返回目录 名词作状语,向前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动词,推究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 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返回目录 6特殊句式(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_译文:_(2)请其矢,盛以锦囊 _译文:_(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_译文:_判断句 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 状语后置 请出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 状语后置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 返回目录(4)而告以成功 _译文:_(5)夫 祸
4、 患 常 积 于 忽 微,而 智 勇 多 困 于 所 溺_译文:_ _(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_译文:_状语后置、省略句 并把成功的消息禀告给先王 状语后置、被动句 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小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被动句 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返回目录 1书曰:“_,_。”忧劳可以兴国,_,自然之理也。2_,_,岂独伶人也哉?3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_,乱者四应,仓皇东出,_,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_,何其衰也!要点四 名句默写满招损 谦得益 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一夫夜呼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泣下沾襟 返回目
5、录 1少牢:旧时祭祀时只用_、_二牲叫少牢。2书:指_,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要点五 文化常识羊 猪 尚书 返回目录 重点一 主旨概括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课堂深度拓展返回目录 重点二 结构图解返回目录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结合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品析】紧接着这句话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据。重点三 句段品析返回目录
6、 第二段叙述庄宗和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返回目录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两句话充满警示性和哲理性,请简要赏析。【品析】作者的观点是有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进步性的。返回目录(1)阶级局限性: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994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