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论诗人哲学家屈原.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学 讨论 当代文学 诗人 哲学家 屈原
- 资源描述:
-
1、论诗人哲学家屈原梅琼林(复旦大学博士后,上海,)否认屈原是哲学家的观点出自一些著名学者,但以一种精神深度的揭示方法,从屈原作为诗人个体的存在方式去发掘屈原的心灵意蕴,透视其个体的存在特性和艺术世界的表达风格,发现和还原屈原诗人哲学家的应有命名。屈赋中的艺术与认识,形象与沉思已成为悲剧个体的存在表现,一种拒绝阐释的哲思,是诗人屈原为哲学家的有力例证。关键词屈原哲学屈赋中图号一关于诗人屈原是否为哲学家,乃至在何种意义上为哲学家,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当代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在研究屈原的哲学思想时曾经慨叹:他文学成就太大了,以至掩盖了他的哲学思想。郭沫若在屈原研究中认定屈原美政基本是儒家思想,似
2、乎确认了其哲人身份,但又重申“屈原并不是一位纯粹的思想家,而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他在思想上尽管是北方式的一位现实主义的儒者,而在艺术上却是一位南方式的浪漫主义的诗人”。张正明认为,“已知的史实不足以证明屈原是政治家”,也“很难称之为思想家”,“屈原就是屈原一位志洁行廉的伟大诗歌艺术家,“一位无与伦比的巫学家”。唯有近人梁启超哲学论著老孔墨以后学派概观把屈原思想纳入南派老子支流,认为“当时思想大体可分为南北,孔墨皆北派,虽所言条理多相反,然皆重现世,贵实行;老庄产地对邹鲁言之,可称为南人,其学贵出世,尊理想,则南派之特色也。屈原则重于此种思想空气之人也”。诗人屈原是否为哲学家,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对
3、屈原精神深度的考察方式和界说思路。虽然否认屈原为哲学家的观点出自于著名学者,而且几乎形成了一种大势所趋的普遍共识,但是,这些观点还是很值得反思和商榷的。无论是冯友兰、郭沫若、张正明,还是梁启超,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用了一种知性标准,从中国哲学史既定框架去认识和论定屈原,以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诸子之学的基本倾向界划屈原,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把艺术和哲学,把诗人与哲学家割裂开来,而坚执一种艺术与哲学断然分离的二元论立场,屈原也就由此被剥夺了哲学家的重要身份。然而,只要我们超越这种知性化认识方式的巨大局限,只要我们抛弃先秦时代老孔墨荀诸家的既定哲学程式,转而以一种精神深度的揭示方法,从屈原作为诗人个体
4、的存在方式和沉思态度,去发掘和再现屈原的心灵意蕴,那么,我们将不仅发现一个具有深刻的悲剧意味的思想家,而且,也还会将其还原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哲学家。二确认屈原为诗人哲学家的重要依据,首先是屈赋文本。屈赋文本一直被视为中国诗史上超绝千古的浪漫主义佳作,也一直囿限于从诗学艺术视角阐释其价值与意义。但究其实际,屈赋文本从根本上远远超越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任何浪漫主义范型;它绝对不仅仅提供了一种辉煌华丽的艺术形式,相对于其它作品而言,它所达到的思想境界和哲学视野是无与伦比、震惊古今的。屈赋文本的自叙性和抒情性是以作者个体的感性体验,自我探索和自我揭示为前提的;由此出发,整个屈赋文本构成一个类似雅斯贝尔斯所说
5、的“在艺术中进行思考”的封闭性世界。在这个限定状况中,诗人倾诉着、自语着,将生存最沉痛的人生挫折,通过密码沉思和象寓显现出来,展示了悲剧视境中一种深邃的人格世界观和哲学运思深度。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艺术在其根源上看,是通过直观地表现此在中的存在的一个确认功能,照明生存的东西。”屈赋文本还是在这种意义上以直观的诗性思维进行有关自我心灵的哲思。纵览屈赋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并非一时一地完成的众多作品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关联性,全部都是生存思维者对于自我生存挫折的深层体验和内心反思。诗人在生存悖论和道德两难的困境之中,从辉煌走向颓败,以一种西西弗斯式的隐忍态度徘徊于生存的边缘极限。因此,诗在这里作为唯
6、一的与自我相关的世界,不仅触及了历史演变的根源,更重要的是在承担生存照明的思之使命。诗也由此成为生存的功能,思维的功能,指明了自我在挫折境遇中对悲剧之知的追询和所能达到的悲剧深度。因此,在这里,“诗作的思维”和“思维的诗作”,“思维和诗作、哲学家与诗人”达到了海德格尔意义上的趋同和整一;这也是海德格尔所一再倡导的“一切诗作的根源是思维”、“诗作的本质寓于思维之中”,“一切沉思的思维是诗作,一切诗作是思维”,感性之诗与沉思之哲学具有两者相互依存的相随性关系。诗作和思维面对自我存在和对自我悲剧命运之内省体验而达成了最纯粹的一致性。这种两者间同一的说法,是意指作为二元性的一元性、两重性的统一,是以体
7、悟与哲思的双重观照达到对自身悲剧存在黑暗和解蔽,所以屈赋文本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追问和探询着屈原的悲剧之知和存在真理,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篇诗作的整体构成性质,决定了诗哲辉映、情境深邃的屈赋特征。在屈赋的系列诗作中,天空、大地、诸神和悲剧自我构成了千古罕见的巨型意象,组合为一个芳菲迷离、绚丽多姿的虚幻空间。这些令人叹为观止,震惊莫名的浪漫主义情境,从其实质而言,仅仅为悲剧自我的追询之旅提供了一个廓大无比的诗性境界。诗人带着对现实难以割舍的眷顾,对祖国满腔忠贞的情怀,以及身陷悲剧之境的孤独愤懑进入了对世界的悲剧性质疑和自我拯救。然而,诗人与世界的关系冲突已不同于古希腊悲剧中自我与外在世界的悲剧冲突,而
8、是早已内化为个体自我的矛盾与冲突。尽管诗人以一种澄明的判断认识了外在世界及其巨大矛盾,但对自我的拯救行动却依旧茫然。这种哈姆雷特式的拖宕和延迟是屈赋自我叙写中最辉煌的章节,也是屈原根固难徙的道德化自我面临渴望解救和坚持自我两难之境的巨大困惑,它仿佛一道无法超越的无情界限,“在这道界限上,他无法获得拯救。相反,只有在其行动超越了他的个人存在,甚至以死实现其个性时,他才找到了补偿和解脱”。三悲剧中的屈原作为生命个体,标举出与众不同、超绝尘俗的精神禀赋和优异品质,这是政治旋涡中的屈原真实存在的反映,同时也是悲剧艺术的一般要求,那就是呈示悲剧人物的辉煌价值以及这种价值毁灭所引起的巨大心灵震憾。虽然屈原
9、身为政治家,具有不凡的政治抱负和治国策略,但他的真诚人格却拒斥着任何超出真诚之外的手段、油滑,以致使人怀疑起他是否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然而,这些纯洁无私的气质却是悲剧人物所必备的高尚情操,也是屈原悲剧性之发生的本源性基础。他从这一基础出发体察世事人生,感悟宇宙万物和社会政治,不仅发现了世界的荒谬和自我的孤独,而且,以一种坚执的个体精神,一种超离社会视象的卓越品格,向世界和存在提出了真正的疑问,这个疑问发自个体陷于悲剧之境的震惊和困惑中,如同俄狄甫斯、哈姆雷特的生存质疑一样令人惊怵和恐慌,它充分地表达了悲剧个体的精神之真和对荒谬世界的无情抗议,它所揭示的生存世界的深度,不亚于哲学沉思对人的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