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8 兰亭集序(共45张PPT).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8 兰亭集序共45张PPT 2019 版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课件 兰亭集序 45 PPT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8 兰亭集序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曾任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著有王右军集。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东晋时期,受政治和玄学的影响,士人们不关心现实,他们寄情山水,谈玄论道,放浪形骸。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是传统的“修禊日”(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在溪水边洗濯,以祈福消灾。后来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以祈福消灾的意义反而退居其次)。王羲之和当时许多名士聚于兰亭,举行“修禊”活动。这次
2、兰亭聚会名流云集,规模宏大,与会者达四十余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他们沿溪流而坐,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当场写成了著名的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分清通假三、理解多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
3、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明活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区别古今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明察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后置)(2)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3)死生亦大矣(判断句)(4)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七、积累名句(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5)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八、储备常识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4、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3.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二、说说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写了兰亭修禊的盛事,叙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并由此生发出“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死生亦大矣”的人生感慨,最后交代了编集的原因。作者阐释了自己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显示了积极的人生意义。译文白对
5、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一】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1.从文章内容上看,开头两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参考答案: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聚会时的活动高雅有趣,“流觞曲水”“畅叙幽情”聚会时天气晴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2.第3段转入议论,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痛”的?参考答案: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忽然感到“不知老之将至”,
6、因此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统观文章的第3段,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感受到了人生之“痛”?参考答案:俯仰一世(生命短暂)不知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光阴易逝)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4.“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参考答案:作者认为不管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
7、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二】体会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1.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它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之处?参考答案:作为诗集序,本文除了具备一般书序都介绍的写作缘由、成书过程和本书意义外,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2.全文共四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前两段和后两段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借景抒情;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3.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参考答案:突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景物清新明朗,生机盎然。是“乐”的重要方面,也是引发“痛”的
8、主要原因。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记游山水是要抒发内心的情感,那么,优美的景色是怎样引发作者“乐”“痛”“悲”三种不同的情感的呢?参考答案:美景与“修禊事”本是人生之乐,但人生短暂,欢乐、生命瞬间就会逝去,因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要归于消亡,不可能“一死生”“齐彭殇”,因此“悲”。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如何对待生与死,这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认为,王羲之的生死观也值得商榷,因为他只看到了生与死,长寿与短命,而没有看到生命的质量和活着的意义。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谈谈你对生与死的认识。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
9、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译文白对译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技法指导如何用好夹叙夹议手法夹叙夹议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它的特点是一边叙述某一件事,一边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