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课件:第四课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文字应用
- 资源描述:
-
1、-1-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2-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内 容 感 知合 作 探 究结 构 图 解“无鸡之谈”与“见鸡行事”过去某富人家有一块约三亩的余田,经中间人说合租给张三种,田租按惯例外,每亩地索要成年鸡一只。见面那天张三将三只鸡抓在手里,藏于背后,田主见状遂吟道:“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闻之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道:“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问:“初间不与我,后又与我,为何?”那田主道:“初乃无稽之谈,而后乃见机行事。”-3-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内 容 感 知合 作 探 究结 构 图 解内 容 感 知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
2、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成语一般来源于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成语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主要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本节探讨了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熟语的特点。-4-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内 容 感 知合 作 探 究结 构 图 解合 作 探 究1.较常用的熟语有哪几种?提示(1)成语,它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它是人们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固定词组
3、。(2)惯用语,它是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有点像猜谜语: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说明或解释,像谜底。因为通常只说前半截,故称歇后语。(4)谚语,它是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5-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内 容 感 知合 作 探 究结 构 图 解合 作 探 究2.熟语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提示-6-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内 容 感 知合 作 探 究结 构 图 解合 作 探 究3.如何定义成语?其特点是什么?其来源有哪些?提示-7-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内 容 感 知合 作 探 究结 构 图 解合 作 探 究4.成语与惯用语、谚语有什么区别?提示首先,惯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语,具有书面语性质。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主要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惯用语和谚语松散一些。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就是常说的惯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8-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内 容 感 知合 作 探 究结 构 图 解结 构 图 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68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