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素养课件:6相关读物 童心说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 资源描述:
-
1、相关读物 童 心 说【硬核预习】一、走近先贤“异端”思想家李贽1.生平简介自主预习夯实基础 李贽(15271602),字卓吾,号宏甫,又号温陵居士。思想家、文学批评家。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为官期间,他目睹朝廷及官员们腐败无能,常与上司发生争执。他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他曾接触过王守仁学说,并研究佛学。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1602年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下狱,在狱中受到严重迫害,不堪忍受,自杀身亡。2.思想倾向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
2、己任。他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不掩饰道德的功利实质。他还认为“趋利避害,人人同心”,公开宣称自私出于人的天性,“虽大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早年反对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理能生气”的观点,认为世界“惟是阴阳二气”,“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自然观方面有唯物主义倾向。3.文学主张重视小说、戏曲的地位,将西厢曲和水浒传称作“古今至文”。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从“绝假纯真”的“童心”出发。4.著作有焚书续焚书李氏文集等。李贽的经典语录1.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2.慷他人之慨,费别姓之财。3.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
3、;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4.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5.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6.能自立者必有骨也。二、文学常识童心说童心说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议论文,收录于李贽文集。该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
4、列为“古今至文”。一、背景透视在中国古代,孔子、孟子被尊为圣人,四书五经被奉为神明,儒家的义理被定为不可逾越的戒律,鲜有人敢于藐视他们的权威。然而,明代的思想家李贽,则以其藏书焚书等著作非孔孟,贬儒经,斥义理,他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思想犯,七十五岁高龄时以宣扬“孔子之是非为不可据”等叛逆言论,被扣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最后“不可辱而自刎”(詹轸光李卓吾碑记)。童心说就是反映李贽“异端”思想的名篇。李贽是泰州后学人物,曾拜何心隐为师,后又师从王艮之子王襞。因而,李贽的学术倾向既有明代心学的属性,又有泰州学派“异端”的色彩,且比泰州学派走得更远。李贽的童心说
5、就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特色。心学的主题是心、性、良知,李贽也讲“心”,但李贽讲的是“童心”。李贽从颜山农的“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破题论述“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也就是说,“童心”是人生之初的纯真无妄的赤子之心。李贽死后,他的书多次遭到禁毁,但是他的思想却被广泛传播。“五四”前后,李贽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资源。二、知识延伸李贽的“童心说”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篇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综观李贽的文学观点可概括为三点:第一是“求真”。他认为“天下之至文”皆出自“童心”。李贽提倡“童
6、心”与“迩言”,都是要求革新文学的内容,表现新的思想和生活。第二是“求实”。李贽极力推崇自然真实之美,认为“化工”远胜于“画工”。他旨在打破各种传统清规戒律的桎梏,追求文学的解放和愤世嫉俗的风格。第三是“求新”。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才能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基础积淀】一、字音辨识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笃实()根柢()褒崇()渊薮()遽失()迂阔()懵懂()湮灭()ddbosujymn dnyn二、熟语积累1.言不由衷: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指心口不一致。2.词不达意:说话或写文章时,使用的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
7、思。运用(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误)1.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点拨】言不由衷: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指心口不一致。句中是表达不出来的意思,不合语境。2.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的词不达意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三、文化常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近体诗,发端于六朝,讲究格律,到唐代形成了完整的诗歌体裁,与古体诗相对而言。()2.传奇,中国宋元时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以“作意好奇”为特点;有时也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曲,一般每本由二十余出至
8、五十余出组成。()3.六经,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传奇应为唐宋时代短篇小说的一种【文言归类】一、通假字1.龙洞山农叙西厢(“_”同“_”,_)2.矮人何辩也(“_”通“_”)叙序作序辩辨二、一词多义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活用(1)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_(2)而事假事()_(3)文假文乎()_(4)笔之于书()_(5)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_(6)决定目之为经矣()_名词作动词主宰名词作动词做名词作动词写名词作动词书写名词作动词开处方名词作动词看待,把看成2.动词活用有闻见从耳目而入()_3.形容词活用(1)道理闻
9、见日以益多()_(2)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_动词作名词听到的,看到的形容词作动词增多形容词作动词厌恶,憎恨四、古今异义1.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古义: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矮人何辩也古义:_今义:身材短小的人求学的人指那些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3.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古义:_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4.决定目之为经矣古义:_今义: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文章体裁必然,一定五、特殊句式1.童子者,人之初也。(判断句)译文:_2.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状语后置)译文:_3.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定语后置)译文:_
10、童子时期,是人的最初阶段。湮没在假人社会中而不能传给后世读书人。我又怎样才能够找到真正童心未泯的圣人,一起讨论文学创作呢!六、翻译文中重要句子1.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译文:_2.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译文:_人心最初的本性为什么可以失掉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许多人的童心很快就失去了呢?于是又增加了追逐美名的欲望,而张扬美名的欲望必然取代童心。3.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译文:_4.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译文:_如果不凭借心灵深处美好的道德修养,如果不依靠人格中光辉灿烂的诚实品行的锤炼锻铸,想要得
11、一句道德真知,那也是根本办不到的。医治的是假病人,很难有一个固定不变、能应付百病的药方。这难道可以被认为是万世不变的真理吗?【文本研习】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研讨交流重点突
12、破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1)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529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吉林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