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十七第3单元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2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集训 十七 单元 古代 诗歌 阅读 第二 鉴赏 形象 新人
- 资源描述:
-
1、考点集训(十七) 第二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对应学生用书p445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越调】柳营曲叹世马谦斋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今日个,平地起风波。(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首小令叙议结合,风格冷峭。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人生历程,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B诗人隐去个人仕途的具体经历,抓住“青镜摩挲”这一细节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复杂情感。C“忙忙的”“急急的”运用叠词,描写出了一种紧促急切的心情,用语通俗又富有形象感。D“风波”一词运用借代交代“逃”“隐”的
2、缘由,含蓄表现出官场的险恶难测,令人深思。解析应为“借喻”。答案D(2)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曲词内容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胸怀抱负,积极进取,渴求建功立业。“手自搓,剑频磨”写出诗人青年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有成为顶天立地“大丈夫”的抱负;壮志销残,年岁已高却一事无成。诗人揽镜自照已是两鬓斑白,纵有廉颇、萧何的才华也不得赏识;选择远离官场,归隐山林。“逃”“隐”直接写出作者的心意,表达对官场黑暗、仕途险恶的愤懑不满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
3、,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解析矛盾的情感以“
4、只怕”二字委婉道出。答案C(2)“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劳歌张耒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身先汗如雨。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驱犯炎酷。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注】彀(gu):张满弓弩。十石(dn):极言费力之大。石,古代重量
5、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衲:缝补,此指缝补过的破衣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起首说“云头不合”“惟飞土”,强调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铺垫。B三、四句写诗人盛夏烈日之时,深堂高卧,无人打扰,随意翻身,突出诗人清闲自在、不惧酷热的心态。C接下来四句,笔锋一转,向更深的意境开掘;结尾尤以人与牛马作对比,突出人不如牛马的残酷现实。D全诗取材贴近现实,情感体验真切,用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深切的同情和怜悯。解析诗的开头四句刻意渲染暑天之热,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了有力的铺垫。一、二两句写天气:说“云头不合”,则可见烈日当空;
6、说“惟飞土”,既呼应了上句“三月元无雨”,又强调了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盛夏赫赫,骄阳似火,深堂高卧,想动身而未动身,就汗如雨下,这表明炎热已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答案B(2)这首诗通过典型细节深情刻画了“负重民”的鲜明形象。请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具体赏析。答:_答案诗人刻画了一个艰辛劳作、生活悲惨的“负重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工的深切怜悯和同情。这一形象是通过典型细节刻画的。如“筋骸长彀十石弩”,写劳工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突出劳作的艰苦不易。再如“半衲遮背是生涯”,写劳工衣着破旧,顶着烈日,出卖苦力,突出生存艰难,生活悲惨。以上两个典型细
7、节的刻画,不仅逼真感人,而且含意深长,引人深思:是谁把“负重民”推向了苦难的深渊?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钱塘观潮施闰章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注】作此诗前一年,作者于江西分守湖西道时,被裁决归里。鸱夷:皮袋。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因谏吴王夫差要防备越国而被赐死,其尸体被装进皮袋投入钱塘江,遂化为潮神,立于潮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起笔描写雨中的大海,“开”字写出海景由隐到显的变化过程,写出了壮阔的远景。B颈联出句写岸上的观潮者担心江岸会塌裂,对句则写弄潮儿驾船溯潮而上,无所畏
8、惧。C尾联由观潮而思及伍子胥的“遗恨”,为伍子胥的冤死而鸣不平,用典中寄寓着对世事的感慨。D诗的前三联写观潮所见所闻,尾联发诗人观潮之慨。全诗景色壮阔,气势磅礴,情怀豪迈。解析在诗的尾联,诗人联想到伍子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人生遭际,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感情便由豪迈而陷入悲慨,诗意也变得沉郁深刻。答案D(2)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是用哪些手法来写的?试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潮声巨大,像千匹骏马疾驰而过;气势千钧,像卷裹着万山一起压来。运用比喻手法,前句摹声,后句绘形,诗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再现潮来的气势和观潮者的真切感受,可谓排山倒海,动魄惊心。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672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