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蒙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巴州蒙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新疆 巴州蒙中 2012 2013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卷)一、阅读(共9分)“中庸”辨析 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作辨析。 “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
2、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
3、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
4、,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 (张岱年)1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孔子在子路中说: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品德。B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C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D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2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B
5、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C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D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个观念是孔子提出的。B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C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D作者认为,“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9分)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
6、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3分)(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分)5、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3分)(二)、阅读庄子选段,回答问题。(4分)惠子谓庄子
7、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
8、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节选自逍遥游)【注】呺(xi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洴(png)澼(p)絖(kung):浮;在水中漂洗;丝絮。樗(ch):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斄(l)牛:牦牛。6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遗留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C其大本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61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