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考点分类新编(新课标)考点7: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年高 语文 考点 分类 新编 新课 语言表达 准确 鲜明 生动 简明 连贯 得体
- 资源描述:
-
1、考点7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一、选择题1.(2011广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A. B.C. D.【解析】选。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句先介绍语言的作用,句说的是运用语言要讲究艺术,
2、引出了“修辞”,句说的是好的修辞符合语法规律,句应紧跟,如果不符合语法就不会有好的修辞,句说的是用修辞的特殊情况。据此,即可得出答案。2.(2011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 , , , , ,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语言表
3、达的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也是备考时的难点。近年来,连贯题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面对五花八门、题型不断翻新的连贯题,要克服仅凭语感判断的简单做法,注意从陈述对象、语体色彩、前后照应、逻辑关系等多个角度思考。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比如,根据逻辑关系,应在后面(是,也是),据此,排除D项,根据前后照应,是解释循环经济的,应紧连语段的第一句的定义,是说循环经济的作用,应在语段最后一句的前面,所以选C。3. (2011新课标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
4、和消费大国,。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 B.C. D【解析】选C。本题意在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讲涉及环节多,接着说消除各环节隐患,故应排在后,是总结性语句应放在最后。4.(2011浙江卷)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
5、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解析】选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文段是讨论白话与文言的关系,所以D项不合要求。文段中“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强调的是“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B项
6、“文白相济,见真求新”没体现出“紧要关头”。A项和C项说法相反,根据文段意思可知应是“白以为常”。5. (2011安徽卷)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这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着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A.琴音似水 B.琴音遐想C.琴声悠扬 D
7、.琴声如风【解析】选B。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段文字重在描写琴声的美妙,使用多个比喻, A、C、D三项说法片面,“琴音似水” “琴声悠扬”和“琴声如风”,只是概括语段内容的一个方面,即一点;只有B项中“琴音遐想”才能概括语段文意的整体内容。6.(2011北京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A.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B.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远远地就
8、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C.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D.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解析】选D。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处承接上文应该陈述“古城”建在什么地方。处根据下文“上面镌刻着”,所以处的中心词是“拱形城门”。7. (2011大纲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 , , ,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因此,面对今天,我们
9、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B.C.D.【解析】选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语,注意上下文的承接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关键。文段首句强调今天短暂,末句总结今天对于昨天和明天的意义,而选文内容正围绕今天和昨天、明天的关系来写。因此第一空只能选而不能选,而与有关键词“接力”衔接,并自成一句,符合文段标点符号。是推论今天对昨天的意义,是讲今天和明天的关系,最后一句正好是对这四句的总结,因此选C。二、填空题8. (2011山东卷)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
10、横线处。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解答排序题首先要明文体,抓思路。看看所给文段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由此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根据问题的不同巧妙解答题目。其次要明话题,抓中心。弄明白作者是紧紧扣住什么来行文的,
11、由此抓住文段的中心,快速解答题目。再次要明词语,抓标志。紧紧抓住文段中反复出现的重点词语,由此来把握作者的意义指向,顺藤摸瓜,巧解题目。本题的六个句子构成议论性的文段,是结论性句子,体现了全段的中心意思,应在最后。由俗语引出话题,应放在最前面,中“不过”与“这固然不错”构成转折关系,应在其后。的“有一些远虑”“有一些远虑”“还有一些远虑”构成排比句式,语意紧密关联,强调人为什么不要往自己心里搁忧虑,而应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因此正确的语序是。参考答案:9.(2011天津卷)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
12、源源不断的电力。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会更为节能、舒适。而新能源在不远的未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通读五个句子,可知这五个句子分别讲了当前化石能源的不利情况和新能源的兴起。由此,句应排在一起,第句前有“同时”一词,所以放在的前面。第句的“而”表转折,所以应放在的后面。第句进一步
13、说明新能源的发展状况,第句是展望未来。所以这三句的顺序是。答案:10. (2011安徽卷)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宛风: 李老师:噢,宛风啊。宛风: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宛风: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宛风: 李老师:好的,再见。【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得体: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是否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场合等。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
14、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言)。连贯:主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本题由“李老师”的话不难猜想出“宛风”的话,注意用语得体,特别是“宛风”说话要有礼貌。答案(示例):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11. (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
15、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1) 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答: 【解析】本题考查了压缩语段的能力。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住文字的核心内容,说的是别国国名的翻译问题。材料中,主要强调了中文在翻译别国国名方面的优越性。答案: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2)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答: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848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