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2 当仁不让于师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2 当仁不让于师 2020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先秦 诸子 选读 课件 当仁不让
- 资源描述:
-
1、二、当仁,不让于师【基础自测】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或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星划过天涯般电光石火,我捉不住那刹那的光彩,唯有对着夜空喟(ku)然浩叹。B.听完小明的回答,老师莞(wn)尔一笑说:“你的说法很有趣。”C.魏徵去世之后,唐太宗亲临其家吊唁,失声恸(dn)哭,并特许魏徵陪葬昭陵。D.在那些饥馑岁月里,杠子馍就是我精神上的强大后盾,那焦黄的烤馍皮,则是一段抒情的华彩,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愉悦。【解析】选C。“恸”应读作tn。二、积累熟语,并判断词语运用的正误。1.当仁不让: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不必谦让。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2.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
2、引导别人学习。3.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4.莞尔而笑:形容微笑的样子。5.割鸡焉用牛刀: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1.丁晟导演的英雄本色2018当仁不让,票房成绩亮眼,猫眼评分8.0。()。“当仁不让”用错对象,应为“众望所归”“不负众望”等。2.“老人家,现在不能过,要等绿灯哈。”近日,贵阳新路口人行道斑马线边,人们常常看见一些绿丝带志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行人有序过马路。()。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此处不合语境。3.“春风化雨诲人不倦,润物无声传承文明。”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在庚子首
3、义中山纪念学校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4.重返校园的某明星身着学生服,在校园内倚栏而靠莞尔而笑的样子,澄明双眸撩拨着无数粉丝心。()。语义重复。“莞尔而笑”形容微笑的样子,与句中“的样子”重复。三、名句默写。1._,钻之弥坚。2.当仁,_。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回也不改其乐。答案:1.仰之弥高 2.不让于师 3.人不堪其忧【文言梳理】一、通假字1.君子一言以为知(“_”通“_”,_)2.道之斯行(“_”通“_”)3.夫子矢之曰(“_”通“_”)知智聪明、智慧道矢誓导4.鼓瑟希(“_”通“_”)5.莫春者(“_”通“_”)希稀莫暮二、一词多义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活
4、用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名词作动词)_闻弦歌之声(名词作动词)_鼓瑟希,铿尔(名词作动词)_攀着梯子弹琴唱歌弹奏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_端章甫(名词作动词)_吹风穿上礼服,戴上礼帽2.动词活用异乎三子者之撰(动词作名词)_陈述3.形容词活用博我以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使广博使丰足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古义:_ 今义:没有品行没有什么事情2.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古义:_ 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指地位低的人五、翻译文中重要句子1.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译文:_人纵使要自行断绝跟对方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2.
5、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_(我)已经竭尽了我的才能,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3.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译文:_不过我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_就可以说如此罢了。【文本研读】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4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
6、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2)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3)”“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