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广东卷).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模拟 试题 语文 广东
- 资源描述:
-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广东卷)语 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试号、教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
2、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殷红湮没 强劲劲敌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思量胆量 船舷扣人心弦C潜伏缱绻 请帖字帖 复辟刚愎自用 D戏谑琐屑 连累累赘 朔风追本溯源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从我走进中学大门至今有十年了吧,说这话的时候我才恍然:自己已经这样轻描淡写地度过了“十年”。我不敢妄言我在这十年间获得了怎样显著
3、的进步,不可磨灭的唯有成长的记忆。我想大多数时候,成长不是以轰轰烈烈的姿态出现,而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中学这条澄澈而饱满的河流已经汇入了更加丰厚深广的大海,而这细流仍将在大海的怀抱中孜孜不倦地流淌。A轻描淡写 B不可磨灭 C细水长流 D孜孜不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27日晚证实:“蔡伟是我国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个以高中学历报考复旦大学博士的学生。”B昨天下午,一男子冲进东莞市长安医院三楼内科专家门诊,先后持菜刀将内科专家刘某及伊某砍倒在地。刘某当场死亡,伊某身负重伤,仍在进一步抢救中。C如何帮助传统加工型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如何有序、稳妥地转移
4、和淘汰“夕阳企业”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迫在眉睫的历史课题。D社会上批评“考研热”是一种不理性的现象,卢晓中辨析说,对此不能一概而论。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 。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A BC D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蒋济字子通
5、,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
6、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
7、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 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C羽遂见禽 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7以下六个句子,分
8、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3分) 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
9、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济 上 疏 曰 太 傅 奋 独 断 之 策 陛 下 明 其 忠 节 罪 人 伏 诛 社 稷 之 福 也 夫 封 宠 庆 赏 必 加 有 功 今 论 谋 则 臣 不 先 知 语 战 则 非 臣 所 率 固 辞 不 许(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新
10、 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2) “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栽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3)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4)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陶潜桃花源记)三、本大
11、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孔 孟黄仁宇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是,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那样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和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做得不好就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是他又说出虽为
12、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认为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的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而产生。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家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的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孔子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
13、称病。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两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对其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出了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则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
14、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明白,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济事的。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 (原文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根据文意,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而孟子却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忧国忧民之心。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
15、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C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做事讲究礼尚往来,而孟子则根本不尊重“礼”,行事全凭己意。D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E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成了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项是(3分) A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和态度去保持悠闲。B圣贤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C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有一
16、腔复古的热忱。14请联系全文,回答造成孔孟思想、言行不同的原因。(4分)15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根据文意分点概括说明。(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外乡人父子苏 童老冬爷的一生对我们来说是个谜。他的坟头如今孤单单立在河的左岸,与童姓家族的祖坟隔河相望。老冬爷的一生在故乡一直是个谜。他在世时是村里最好的竹匠。可是
17、人人都知道他不是童姓家族的人。但我们总觉得祖父对老冬爷的感情来得不寻常。就在那个有风的黄昏,我们听祖父讲了一个外乡人的故事。在淡青色的天光里,那家蓬头垢面的外乡人渐渐走近了我们的村子。我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他蜷缩在一只露顶的松木箱里。冬子的父亲把他挑在肩上迟疑地爬上铜炕桥的石阶。冬子的脑勺上翘一根小辫,在晨风中无力地飘起来,显得疲惫不堪。大概是一个秋天的早晨,冬子和他父亲走过了五个桥孔的铜炕桥,走过我家。“来了一家人。”我踩着堂屋里满地的篾条往外钻,围坐在一起干早活的家人都腾出一只手来拽我,不让我出门。他敲了村里所有德高望重者的家门,倚着人家的门檐,朝屋里沙哑地说话。“我是这村里的人,我老爷爷那
18、辈走的,走了好多地方,后来到了东北,他们临死前告诉过我,我们是这个村的人我也姓童,真的,我姓童,这姓少有,在哪里都孤单,只有回老家,回老家就全是姓童的”那就是冬子的父亲。他絮絮叨叨对人说话的时候,树皮般粗糙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我也看清楚了他的眼睛。他是一只老羊,老羊的眼睛是灰黄的,俯视着自己沾满泥浆的旧布鞋,偶尔抬起来,就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掉落下来。可是村里人都说那外乡人怎么是童姓的后代呢?坐在松木箱里的男孩总是把我们村长了几百年的竹子叫树。他们没有大头篾刀。他们没有我们血统的四方脸膛和平和舒展的眉目。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住到了铜炕桥的桥洞里。入夜村子的每户人家都看见黑黝黝的桥洞里燃着一堆柴火。父子
19、俩的身影在火边晃动着,一大一小。有时候人影静止不动,望过去比河边的树还要孤寂。秋天的雾霭一早一晚从河面上浮起来,把铜炕桥隔得很远。冬子一家是不是童震的后代,只有老祖父能辨认。但是老祖父对我们说过,“他们不像,眼神就不像,太软太弱啦。”那几天是收竹器的好日子。大船泊在河边,等着各家各户挑出山一样的上好竹器来。村里人干活都干疯了。我记得那回被老人们挑出来做了船上的送竹童子,跟着船走一百里水路到城里去。竹器船将要起锚的时候,有个女人恐怖地尖叫一声,大家闻声朝她望,看见了外乡人的大花棉被里,冬子的整个身体被捆得结结实实,露在外面的只有一张无声无息的红得让人疑惑的小脸,眼睛如小小的油灯,照射着陌生的人群
20、。“你这是干什么?这孩子死了吗?”祖父俯下身子,摸了摸冬子的脸,厉声地质问冬子的父亲。“没死,他这会儿还不想死。你们让冬子跟着船走一回吧。”外乡人脸上表情干涩,直直地盯着祖父干瘪的嘴唇,但是我祖父习惯性地缄默着,隔了好久才说,“送竹童子要挑族祖里的孩子。”“冬子姓童。”外乡人慢吞吞地说。祖父也许出于一种消灾化吉的心理,他破例地答应了让一个垂死的外乡孩子充当送竹童子的角色。童姓家族的人暴怒地喧哗起来,他们排成人墙站在河滩上,挡住了通向竹器船的跳板。但是德高望重凝结权力的老祖父,他用皱巴巴的铁笊篱一样的手推开了他的下辈们。冬子的脸探出厚厚的花棉被外,浮现出幸福而迷惘的笑容。我看见外乡人把他儿子扛在
21、肩上,朝跳板走过去。走到河心的时候,外乡人突然站住了,他始终仰起的头这时垂下去,像一只老羊哺乳羊羔,在他儿子赤红的小脸上舔了一口。从此不见了冬子的父亲,那个外乡人。“那时候谁也想不到冬子会活下来。更想不到他后来会成为村里最好的竹匠。”祖父跪在一张巨大的篾席上,喃喃地说。“也许冬子真姓童,也许他就是童震的后代。”我们听见祖父在堂屋的幽暗中说最后那句话。 (本文有删节)16.文章第六段写到“有时候人影静止不动,望过去比河边的树还要孤寂”,试结合文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17.文中两次提到外乡人像“一只老羊”,有什么含义?(5分)18.请结合全文分析,“外乡人”是真正的外乡人吗?(6分)(二)实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