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专题1 习题课1 “实词、虚词、熟语”.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专题1 习题课1 “实词、虚词、熟语” 2015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同步 训练 专题 习题 实词 虚词 熟语
- 资源描述:
-
1、习题课1“实词、虚词、熟语”题分类训练题组一实词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了财权,管好了政府的“钱包”,诸如约束三公消费、_行政开支、遏制奢侈浪费之类的难题,将随之迎刃而解。在青岛市中心血站,小记者们参观了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整个过程,像好奇宝宝一样不时提出各种问题,详细_了采访的每个细节。非法侵入是国际民航保安的常用语之一,未经_进入停机坪、候机室等限制区域,都是非法侵入,各国均将非法侵入行为定为违法犯罪。A节减记录授权B节减记载受权C节俭记载受权D节俭记录授权答案A解析“节减”指节省减少,动词;“节俭”指节约俭省,用钱用物有节制、不浪费,形容词
2、。“记录”指如实写下来,常指边听边记;“记载”一般用于事后把事情记在文章或书里。“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13年4月,澳新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称,人民币正在_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人民币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侧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使读者_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4日从上海送检的鸽子样品中_到H7N9禽流感病毒后,上海市紧急进行处置,于5日凌晨关闭了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区。A逐步体会检测B逐步领略检验C逐渐体会
3、检验D逐渐领略检测答案A解析自然而然的变化多用“逐渐”,有意识有步骤地转变多用“逐步”。人民币“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是有步骤、可操控的行为,故句应用“逐步”。“体会”指体验领会,含有理解感受的成分;“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根据语境,句应用“体会”。“检验”指检查验看,检查验证。用一定的标准衡量是否合格或合乎规定;“检测”指检验测定,通过一定的手段查验、发现有关信息。根据语境,句应用“检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经过细致的摸查暗访,焦作警方彻底捣毁了生产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黑窝点”,_了大量的生产原料和上千件成品。近日,
4、有日本媒体曝出自民党新总裁安倍晋三与日本最大的黑社会组织山口组有_,同时还刊登了安倍与山口组成员一起拍摄的照片。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忙里偷闲,选择养宠物来_生活,因此养宠物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A扣压瓜葛调节B扣押纠葛调节C扣压纠葛调剂D扣押瓜葛调剂答案D解析扣压:把文件、意见等扣留下来不办理。扣押:拘留;扣留。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瓜葛:比喻辗转相连的社会关系,也泛指两件事情互相牵连的关系。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4(2013北京)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
5、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答案A解析B,C,D三项,动词与宾语之间都不搭配。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属于“拈连”,又叫“顺拈”。A项,“飘来”与“花香”则是可以搭配的动宾关系。题组二虚词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13年再度敲响了“就业”的警钟,成为历年来最难就业年。虽然就业是政府的一个工作重点,但是,就业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_单独解决。从学习资质来看,你比他只是_差一点
6、,其实,只要肯努力,你和他会不相上下的。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加鲜味,_会抑制甜味菜的本味。A得以多少反而B得以稍微而且C加以稍微反而D加以多少而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近义虚词的能力。“得以”有“(借此)可以”“可能”“能够”的意味,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用在否定句中。而“加以”用在多音节的动词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该句的后半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能”,所以应选“加以”。“多少”和“稍微”都可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有时也可以互换使用。区别:一方面“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
7、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另一方面“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则不能。该句中有表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而“多少”不能与之连用,所以应选“稍微”。“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本句中的“不但”是一个陷阱,由横线后的“会抑制甜味菜的本味”跟上文的意思相反可知,这里应选“反而”。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贞观政要确立“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的择官准则,强调仁义道德在选贤任能中的重要作用,在提拔、任用官员时_比较注重对官员的官德考察。根据国内外需要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现阶段_
8、要不要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这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_是当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时,更应强调这一点。A往往毕竟十分B往往究竟尤其C常常究竟十分D常常毕竟尤其答案B解析“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往往”。“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究竟”,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根据语境,此处应用“究竟”。“尤其”,表示更进一步;“十分”,很,表示程度很高。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尤其”。7下列句
9、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私人书信再三被拍卖,已经引起了国家版权局的关注,拍卖私人书信的行为可能涉及物权、著作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多项权利。B未来TDFI设备还将放进地铁、商场等各种公共场所,经过1 200座4G基站的配合,市民可以方便地享用高速的4G网络服务。C国产纪录片出口能力逐渐提升,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12年海外销售总额中,纪录片的比重达到17%,较2011年同比上升40.6%。D商丘市在市区最大的宋城影剧院开放周末一元剧场,演出项目有电影、歌舞和豫剧等,其中豫剧专场几乎场场爆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近义虚词的能力。A项,“再三”,用在动词前或后,表示一次又一次
10、,且该副词表示人的主动行为,而该句的主体是“私人书信”,故不能用“再三”,而应用“一再”。B项,“经过”,指通过(处所、时间、动作等);“通过”,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用“通过”。C项,“逐渐”,渐渐,一般指按照客观规律变化,主观因素少;“逐步”,一步一步地,多指具有阶段性、主观性地循序渐进。根据语境,此处应用“逐步”。D项,“几乎”,副词,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根据语境可知,该处使用恰当。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头渡小镇精巧_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_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_让人感到
11、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_风吹雨打,_世事变迁,_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答:_答案而虽然(尽管)但是(可是)无论(不管)还是都解析此题考查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考生应宏观把握语意关系,准确理解短语、分句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为并列关系;和为转折关系;、和应构成条件关系。考生易忽略题中“关联词语”这一要求,而将、和填成实词,尽管使上下文连贯起来了,却不合乎试题要求。题组三成语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优化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群众满意。B欧洲多国长期低
12、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C西安的姿态,低调而内敛,如同一个优雅的老者,深藏若虚。第一次到西安的人,都会被那连绵近14公里的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古城墙吸引。D“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求田问舍”,比喻只知谋置家产,胸无大志。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项,“积羽沉舟”,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事物积累多了也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此处应用“积重难返”。C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