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九江市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上学 期一模 试题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秘密启用前九江市2023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表达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个民族都有道德语言,但不同民族的道
2、德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较大差异。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在汉语表达的意义体系中,伦理意义居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中国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表达伦理意义。所谓“伦理意义”,是体现人类伦理价值认识、伦理价值判断和伦理价值选择的语义系统,其核心要义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应然性或规律性。中华民族借助道德语言来表达其伦理价值诉求,实质上就是要表达我们追求的伦理意义。很多汉字具有伦理意蕴。礼记说:“德者,得也。”这不仅意指“德”与“得”两字同音,而且意指两者同义
3、。古代中国人所说的“德”在本然意义上是指“得到”,具体指人们获得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事实。可见,“德”字蕴含着要求人们以德求得或以得拥德的伦理意蕴。第二,中国道德语言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通过道德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中国人最重视道德教育,坚持“道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并且将它付诸落实,因此,几乎每一个人从小就会受到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并且会掌握比较系统的伦理话语体系。在中国,很多人知道“岳母刺字”等经典道德故事,能够熟练地引用周易论语老子孟子等经典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者爱人、天下大同、上善若水、恻隐之心等伦理术语。中国人
4、普遍喜欢从“伦理”的角度来观察和谈论生活。在传统社会,道德生活就是合乎伦理的生活。人们可以对政治、宗教、文艺生活采取超然的态度,但对伦理和道德却历来高度重视。遵循伦理的规范性要求,过有道德修养的生活,人们普遍信奉这样的道德信念: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第三,中国道德语言对中国道德文化具有建构作用。中国道德语言既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建构者。没有道德语言的建构作用,道德文化只能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当然,中国道德文化对中国道德语言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建构作用。如果没有道德文化提供的具体内容,中国道德语言便没有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的关系本质上是形式与内容
5、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中国道德语言是具有巨大魅力的道德语言形态,这是因为它表达的内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中国道德文化是具有巨大魅力的观念形态,这是因为它的表达形式是特别具有解释力、说服力、感染力的道德语言。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的有机结合,演奏出既有美的意境又有善的意蕴的二重奏。我们创造了优美的道德语言,并且用它来表达我们向善求善、行善的道德生活,从而谱写了别具一格、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一部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就是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历史。(摘编自向玉乔、中国道德语言的价值维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6、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道德语言与其他民族道德语言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很大不同,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B.中国道德语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伦理意义,在汉语表达的意义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七.中国道德语言表达的内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道德文化,因此它具有了巨大魅力。D.中国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具有互相建构作用,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实现“美”“善”合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三个价值维度对中国道德语言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结构清晰,条理分明。B.文章第二段以礼记中的“德者,得也”为例,目的是论证汉字具有伦理意蕴。C 文章第三段摆出事实,证明中国道
7、德语言能够反映中国传统社会是伦理型社会。D.文章最后两段阐明了道德语言和道德文化的关系,其本质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卜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中国人重视道德教育,所以几乎人人都受到了好的道德教育,从而掌握比较系统的伦理话语体系。B、中国人具有崇尚伦理的传统,对政治、宗教、文艺生活采取超然的态度,但对伦理道德却高度重视。C. 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建构者,没有道德语言的建构就没有道德文化。D.中国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了-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全科
8、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完成46题。材料一 近日,湖北等地“恢复重建供销合作社”的报道引起社会关注。有网友担心会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也有人认为这样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供销社,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简称,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为促进集资而设立的“超级连锁店”,是组织农村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供应和农副产品购销的商业机构,隶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靠统购统销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金字招牌”无人不晓。直到市场经济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供销社才渐渐淡出了百姓视线。(供销社“再度走红”释放哪些信号腾讯网)材料二 供销社的功能是把工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到农民手中,然后将农民手中
9、的农副产品收购起来。也就是说,供销社除了卖日用品的门市部,还有各类销售农药化肥的农资公司、收购皮棉的棉麻公司、收购土特产的土畜产品公司、收购废品的再生资源公司等等。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供销,都归它管。上世纪90年代中期,长达40年的票证时代宣告结束,国家取消了商品统购统销政策,经济繁荣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属于供销社的卖方市场一去不复返了。个体经济如潮头猛进,短时间内就抢占了供销社的市场份额,曾经熙熙攘攘的供销社,经营惨淡,门可罗雀。对供销社而言,想要生存,必须在阵痛中实现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站稳了市场潮头,有的被时代洪流无情淘汰。(一文看懂供销社的前世今生搜狐网)材料三 我们要看到,今天的
10、供销社没有重复原来的发展模式,而是要在为农服务的主攻方向上“浴火新生”。比如基层社已从传统、单一的日用品、农资经营向构建综合性、规模化、现代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转变。这种转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改革、合规竞争,是为了更好释放集体经济的潜能。群众有需要,供销社发展就有未来;市场有压力,供销社改革才会有动力。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供销社的发展都紧紧扣住广大群众的现实需求,从油、盐、火柴、花布、手电筒等日常生活品,到今天的土地托管、统防统治、收储加工、配方施肥、电子商务、农村合作金融等,供销社在不断地向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方向迈进。更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是近年来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特
11、点,从经营创新、组织创新到服务创新,符合合作制理念和市场经济取向的新体制、新机制,都正在助力供销社在自我革命中“再度走红”。(供销社从未离开,助农兴农成绩斐然人民网)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供销社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匮乏的基本国情是其存在的土壤。B.供销社与销售日用品的连锁超市没有功能上的区别,都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中介。C 供销社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份额被个体经济挤占而逐渐退出历中舞台D.供销社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都与广大群众的需求有着密切关联。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供销社曾以独具优势的经营模式和对产品供销的强
12、大的吞吐能力,长时间地影响着我国农村的发展。B.国家取消商品统购统销的限制,我国经济快速繁荣发展,个体经济势头强劲,而有的供销社则被淘汰。C.今天的供销社将把主攻方向设定为为农服务,符合市场经济需求,也是激发集体经济潜能的积极探索。D. 在个体超市遍地、网络购物方便快捷的今天,供销社要重新走进百姓生活,必须要自我革新,积极转型。6.从供销社的历史和现状来看,谈谈供销社怎么做才能“浴火重生”?(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茶不知名分外香潘向黎今年夏天,真是难。一天一天,不是过,是熬!气温高不说,而且一丝不苟地从头热到尾。不用有其他事,这样的天气就让人觉得
13、“人生就是含辛茹苦”。何况,在这个夏天里,生离死别的悲伤使人心神散乱、如泥委地。躲在空调和茶里,但是空调是不自然的阴冷,茶也是越喝越祜。觉得必须出去旅行几天,体力是不允许的,但是心情太需要透气了,几乎是以“豁出去了”的心情出了门。有一天,来到一座山上,不知道叫什么山,也不高,慢慢走走就到了山顶。山顶没有什么风景,光秃秃的大石头上,只有几个山民在那里提篮小卖。一个卖豆腐干,一个卖酸萝卜,一个老太太也卖豆腐干,但是同时卖茶。我坐到她面前的小凳子上,要了一杯茶。茶几毛钱一杯,她递给我一个一次性塑料杯子。要是平时,我是拒绝这种不能算茶具的容器的,但是如今也无所谓了,就用这个一握就不成形的东西倒了一杯茶
14、。我对这种茶不会抱什么指望,眼睛只顾四下看,糊里糊涂地喝了一口。天哪,什么味道?居然是咸的,而且有股什么药味。看了看颜色暧昧的茶汤,看不出所以然,苦着一张脸问老太太,她说这是草药茶,我说叫什么名字?她用一种介绍自家孩子的疼惜口吻说,就叫做什么什么呀。我问了两遍还是听不懂,问她怎么写,她笑了,转问旁边那个卖酸萝卜的,那个人也笑了,居然是大家都不知道。他们说,这茶在此地很有名,喝了对身体很好,人人都知道,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写法,天天就这么说,从来不曾想到要写出来给人看。居然从写字就说到了写文章,老太太说:“写文章那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那些文人,别看他们坐着,好像不辛苦,其实他们要动脑子,辛苦着呢!”卖
15、酸萝卜的说:“那叫脑力劳动,听听,劳动呢,辛苦的。”卖豆腐干的说:“也是,做人哪有不辛苦的。”我从来没有在这样的地方听这样的人说这样的话,本来心灰意冷,觉得什么读书什么写作,都是远在另一个星球的事情了,此时此刻竟然觉得这样的话大有意味,足够让我呆呆地想上半天。正好朋友来短信问候。我回答:“我正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地万,听莫名其妙的人告诉我文人写作是怎么回事,喝着看上去喝不死的药茶。”朋友回我:“听上去像梦境。”确实像梦境。山顶的风漫漫吹来,无边无际,让人觉得此情此景很适合嚎啕,又让人觉得根本不必悲苦而应该心境空明,这样傻坐着傻喝着,都不想下山去了。我在心里不停地说,夏天快过去,夏天快过去,今年也快
16、过去,都快过去吧。继续喝那个茶,一杯又一杯,一杯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一杯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不记得到底是几杯了,老太太好像也没有在数。渐觉唇齿清润,回甘满喉。朋友的短信再来:“你还在喝茶吗?”在喝。此地此刻的一盏茶,让人舍不得去。“什么好茶?怪馋人的。”我答:“茶不知名分外香。”这当然是改了辛弃疾的“花不知名分外娇”,但是当时实在切景切题,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后来我分别给这句对了两个上联,“云无定所悠然白,茶不知名分外香”,“泉无来历依然净,茶不知名分外香”。回头再一想,一句是说天,一句是说地,小小一盏茶,竟什么都压得住?而那不知名的山上那不知名的茶,他日若有缘重逢,
17、我再也不问它的名字。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先交代夏天炎热难熬以及生离死别的悲伤让人心烦意乱,随之茶也是越喝越枯,为下文“我”来到山里喝茶、心情变得舒畅作铺垫。B.“我”用两个“莫名其妙”回复朋友的问候,一是因为此地偏僻幽静,不知道它名字;二是听不懂山民的一些语言,语气充满不解与抱怨C.文章先抑后扬。先写“我”不喜条味,不明茶色.不知茶名,“不抱指望”“糊里糊涂”地喝;最后写自己陶醉于茶香,唇齿清润。D.文章中插人作者与朋友的两次短信问答,由记叙生发议论,从饮茶、对话过渡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丰富了写作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8.文章插人老太太和
18、卖萝卜、卖豆腐干老人的对话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我”为什么会说“茶不知名分外香”?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毅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成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黄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210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5.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第1课时】_长春版 (共24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