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记承天寺夜游课件.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安徽省 中考 语文 第一 部分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文言文 记承天寺 夜游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安徽中考帮语文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目录(安徽中考帮)知识帮拓展帮知识帮细梳理教材全解本篇目近10年未考查。考情速览细梳理教材全解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学文化常识细梳理教材全解原文呈现细梳理教材全解欲:想要,打算。户:门。念:考虑,想到。遂:就,于是。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字词详解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均为水生植物。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但:只是。闲人:清闲
2、的人。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细梳理教材全解第一层:叙事,交代赏月缘由。第二层:写景,描绘月下庭中之景。第三层:抒情议论,抒发既喜悦又苦闷的心情。层解细梳理教材全解主旨归纳本文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细梳理教材全解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1.念无与为乐者 念: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4.盖竹柏影也 盖: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耳: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
3、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3.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4.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1.解衣欲睡 欲:2.月色入户户:3.欣然起行 欣然: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5.水中藻、荇交横交横: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1.解衣欲睡 欲:想要,打算 2.月色入户户:门3.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就,于是 5.水中藻、荇交横交横:交错纵横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清闲的人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1
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答案】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采分点:念、遂)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答案】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采分点:相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采分点:空明、交横、盖)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只是缺少像我
5、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采分点:但、闲人、耳)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内容理解)1.文中集中写景的句子是:。其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内容理解)2.“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月光怎样的特点?【答案】写出了月光清明澄澈的特点。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内容理解)3.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答案】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内容理解)4.细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6、(课后习题)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内容理解)【答案】作者的心境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苏轼和张怀民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处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夜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此外,这种“闲人”心态还表现出作者达观的生活态度。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情感主旨)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答案】表达的感情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428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