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语文每课一练 1.2《六国论》 (鲁人版必修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国论 2012高二语文每课一练 1.2六国论 鲁人版必修4 2012 语文 课一练 1.2 鲁人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语文:1.2六国论同步练习(鲁人版必修4)一、“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二、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三、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填在括号里,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四、说说下边加黑词语的意义,它们和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1.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五、理解文意,在正确的判断上划“”。 1.揭示赂秦实质的最重要语句是: (1)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3)诸侯之
2、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1)秦国想吞并六国也吞并不了。 (2)秦人最担心六国团结起来对付秦。 (3)六国的势力也不弱。六、下边的短文选自苏辙的同名论著六国论,在见解与风格上,与其父互有同异,读后请作回答。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
3、,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 2.比较两篇文章,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 3.给下边加黑词选择正确解释,用“”表示。 (1)若此可以应夫无穷。(你这样、象这样、如果这样) (2)以二国委秦。(舍弃、委托、对付) (3)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同“倘”、抵挡、面临) (4)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献出生命、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挺身而出) 参考答案:一、第一问: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
4、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错误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第二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和“苟以天下之大在六国下矣。” 二、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 三、1.起初;才。2.几乎,差不多;危险。3.事奉(用作动词);事例。4.结交;同,和。 四、1.故事,旧事、前例;在现代汉语中则指文学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