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 1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 2021 2022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第三 单元 10 中国
- 资源描述:
-
1、第10课读中国诗第三单元人教版必修五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三千余年来的诗歌的发展与流变是什么?中国诗歌的特点是什么?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有哪些相同与不同?面对这些问题,钱钟书先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学贯中西的文化素养,高屋建瓴地给喜爱和学习中国诗的朋友以简明的回答。学习本文,一要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二要体会本文幽默诙谐的语言。谈中国诗是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本文的听众是美国朋友,所以本文开宗明义:在阐明“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时,主要是引用西方文化名人的材料和西方的诗歌来作比较,用的是“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作者列举中外诗歌,从民
2、族风俗学、风格学,乃至哲理意义学等多个角度阐明了中国诗歌所具有的特征: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中国的抒情诗篇幅短小,讲究含蓄蕴藉,中国诗歌的风格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等。知人论世文章在后半部分还申明了本次演讲“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的原因,并借此说明中国诗歌尽管在表现形式上确实有别于外国诗歌,但是它首先是诗,具有诗的基本特征,而且由于人类的基本习性是相同的,所以“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既对中外“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告诫了外国朋友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诗歌,以及对中国诗歌研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3、。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江苏无锡人。在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创作出大量的风格独特的旧体诗、小说和散文,他主张用比较学、心理学、单位观念史学、风格学、哲理意义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多角度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钱钟书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绩。其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有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编等。1.注字音课前达标2.写汉字3.解词义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拔木转石:拔掉树木,拨转石块。形容力气大。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
4、等十分动人。吞言咽理:吞吞吐吐,说不出道理。凌风出尘:驾着风,超出尘世。了不足奇:完全不值得奇怪。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不可名言:同“不可言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4.辨用法(1)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的一个长远战略目标,但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巴金随想录手稿的人发现,巴金的文章很少有哪篇是一挥而就的,往往几经修改。提示两者构词形式比较相近,很容易混淆,其实两者使用的对象和表达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
5、章、画画儿快。(2)数见不鲜司空见惯国考历年都被形容为一场惨烈的战争,千军万马争夺一个职位的情况也已经是数见不鲜。城市道路拥堵已经越来越严重,堵车也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提示两者都有“经常见到”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数见不鲜”,指经常看见,已经不再感到新鲜,强调的是不新鲜。“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值得奇怪,强调的是不必惊讶,不必奇怪。5.积名句(1)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2)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1.中国人
6、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点评: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这段话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己认为的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
7、穷。重点评析2.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点评:本句综合运用比喻、通感、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作者把研读中国诗的感受比喻成在中国小住可以增加对本国的爱恋,又比喻为离家远征可以更好地体会家乡的甜蜜,使读者具体、形象地感受到研读他国诗歌的意义。对家乡、对本国文化的爱恋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感受,而“甜蜜”是一种味觉上的感受,在这里作者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心理上的感受形象化、具体化,作者又将“甜蜜”反复使用,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效果。1.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能从文中举例加以说明吗?提示:本
8、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论述中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文章第1段,说明谈论中国诗要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然后层层推进,阐述中国诗的特点。每一个特点的论述,都包含着对比与综合。对比,是把中外诗歌作对比;综合,是在诸多材料中综合中国诗的特点。文章结尾,作者又宕开一笔,“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使文章说理辩证周密。课文的整个结构圆通灵活,充满机巧。讨论探究2.这篇文化随笔,处处显露着钱钟书先生语言的丰富、幽默与机警。从本文可以看出,他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哪些特点?提示:结构板书相
9、形相比相映成趣文章开篇,作者就说明了本文的论述角度,是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来谈中国诗的。为了说明中国诗的特点,文中采用了比喻、类比、对比等手法,凸显了中国诗的特点。1.形象精妙的比喻不仅很好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而且使文章的语言更形象、生动。如“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形象地证明了中国诗歌符合爱伦坡的“诗的篇幅愈短愈妙”的主张,中国诗歌短而妙。鉴赏评价2.本文善于用类比的方法,用读者熟悉的事物加以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增强了说服力。为证明“中国诗是早熟的”,“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作者用了中国绘画里早已有了“印象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17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