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1、咏物诗四首 小松 (1)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11、咏物诗四首 小松 1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选读 教学 课件 第二 单元
- 资源描述:
-
1、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背诵以前学过的咏物诗:于谦石灰吟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操守、思想感情。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松点明写作对象。特征:幼小,挺拔一、观题目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
2、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说“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登第时自编其诗为唐风集3卷,存诗300多首,都是律诗和绝句。二、看作者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三、析物象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时人忽略了小松。未长成的小松必将凌驾云端。高耸入云后才称赞。长成后的松树高高凌驾云端的姿态。四、找关联小松:幼时扎根于深草中,顽强生长却被人们忽略,长大后才被人们称赞。作者: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
3、人的自我写照。主旨:批判世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赞美了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暗含了诗人的身世之慨。五、明手法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象征托物讽喻1.观题目:以物象为题;吟(赏、咏、赞)+物象2.看作者: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3.析物象:外在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4.找关联:物与人的相同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感知精神品质或志向。5.明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66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