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8、杜牧诗三首 题乌江亭 (3)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8、杜牧诗三首 题乌江亭 3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选读 教学 课件 第二 单元
- 资源描述:
-
1、杜牧诗题乌江亭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问1: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晚年 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问2:一个朝代呢?末期 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咏史诗鉴赏步骤: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
2、句表现出来?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D、写作技巧?学习题乌江亭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3、作者议论(批判)的依据是什么?4、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为什么会千古流传?“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
3、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借古抒怀。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A、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67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