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第3章第1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一(新课标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第3章第1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一新课标版 2012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项 练习 论述 文本 阅读 考点 新课
- 资源描述: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性善论和中国的人治郝铁川如果说西方是沿着防范人的恶来设计它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的话,中国则是按照性善论来展开自己的政治体制和法律理念的。中国在战国的时候也曾发生过一场争论,讨论到底性善还是性恶。法家主张性恶,儒家主张性善;主张性恶的主张法治,主张性善的主张人治。一开始是法治胜利了,因为秦始皇信仰法家学说。但是恰恰是相信法治的秦王朝15年就灭亡了,这就给了人们一个启示搞法治是不行的,所以从汉武帝开始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性善观念就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这种性善到了南宋更加强化了,出现了一本启蒙读物三字经,一开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性善论和
2、中国的人治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既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那么治理国家就不靠法律,主要靠统治者榜样示范、以身作则,靠统治者的这种良心来治理国家。孟子说,治理国家是不难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就是说,你不是爱自己的父母吗?那么你把自己爱父母的感情推广到爱别人的父母身上;你不是爱自己的孩子吗?那么你把对自己孩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别人的孩子身上。所以,中国的官员就有一个说法父母官。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治理国家就变成了道义模式。儒家的模式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正心开始,心先要正,然后要有诚意,善于分辨事物,之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的人治论根源是对人
3、性的一种善的假定。大家可能说,人是善良的,但是总得承认社会上总是有人不善。儒家解释说,凡是人性不善的就不是人,儒家很简单地把人分为两类,一是君子,一是小人。而小人就是禽兽,孟子说,“小人,禽兽也”。真正的人是君子,不是人的就是小人。其实在一个社会里相当一部分人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他是一个中间状态,但是儒家认为不可能,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你要么当君子,要么当小人,小人不是人。人生下来不可能就当小人,但是君子要求高又当不了,所以没有办法就当伪君子。有时候会感到很奇怪,中国一方面是儒家讲仁者爱人,但是儒家的刑法又非常残忍,比如凌迟,千刀万剐。你还会发现一些儒家代表人物,一旦当了官以后
4、根本不是爱人,而是杀人不眨眼。孔子当了鲁国的司寇就杀少正卯;王阳明也是杀人不眨眼;曾国藩是儒家代表人物,也是经常杀人;朱熹迫害自己的政治对手,手段非常残忍。这怎么解释?儒家说因为那些人都不是人,要用非人道对非人。孟子举了两个例子证明人是善良的。一个小孩子快要掉到井里了,所有的人都会下意识地去伸手抓他。这是孟子提出的证据。还有一个人性善良的证据是,任何一个人白天做尽了坏事,晚上躺到床上,月朗风清,想到白天做的事他就觉得不安。你说这怎么能证明呢?中国的儒学家不论证,他会举例子,举两个例子就证明了。西方文化重论证,这一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欠缺。性善论一成立就为中国古代的人治、德治提供了基础。(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95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课件27张.pptx
